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画皮 ...
-
三日后,白颜带着婳儿如期而至。
她穿着宽大的黑色斗篷,婳儿则一袭白衣。子时一到,她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赤瑕殿门口,不曾有一点响动。
如练的月光倾洒下来,依旧照不清楚白颜的脸庞,二人如同幽冥来的黑白无常前来索命般,令人心生惧意。
“她们来了。”宣儿向正在贵妃榻上闭目养神的太后小声禀报。
“请她们进来吧。”
“是。”宣儿领命,将白颜二人领至太后跟前,随后又悄悄掩门,退了出去。
“三日不见,太后别来无恙。”白颜摘下斗篷,正欲与太后做最后的确认。
“哀家心意未变,劳烦先生这便开始吧。”太后一眼看出了白颜的心思,直截了当道。
“太后不愧是凤仪天下之人!”她转头望向婳儿,“开始吧。”
宽大的衣袍一挥,一面泛着幽光的巨大铜镜出现在寝殿中央,四周光华流转,似是绘着星宿与一些神秘的纹路。
“站到镜前。”白颜指示,“仔细回忆与心中所想之人的点点滴滴。”
太后闭目凝神,铜镜渐渐泛起涟漪。
镜中浮现出年少时的殷红陌与秦弄玉在樱花树下作诗的情景。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少女轻声吟诵,少年为她簪上那支赤瑕玉簪。
画面流转,镜中出现宫廷盛宴。已是皇后的殷红陌与官至太常卿的秦弄玉遥遥相望,目光交错刹那,万千情意尽在不言中。
最后画面定格在祭坛大雨中。秦弄玉被缚祭台,大雨倾盆而下……
“还不够!时空缝隙只能让魂魄通过,若无足够的回忆细节让我们重塑肉身,跟随太后过去的将仅仅是一缕幽魂。请从头回想。”
我叫殷红陌,是大周右相殷允家的独女。
出生那日,府外的官道旁樱花正盛,落英如雨,铺满了整条青石小径,远远望去,宛如一条嫣红的绸带,系在了人间春色最浓处。
父亲便为我取名红陌。
小时候,我极爱这个名字。总觉得它藏着整座京城的春天,藏着马蹄踏过香径的轻快,藏着裙裾拂过落花的柔软。
我甚至央着阿玉——那时的秦家小郎君,为这名字作诗。他便在练字的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写: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秦家小郎君与我同一日出生,因周岁时牢牢抓住一块赤色璞玉不放,得名弄玉。
我与阿玉自幼一起长大,秦殷两家本是门当户对,甚至早有结亲之意。
还记得那年及笄,我如约来到樱花树下,阿玉将家传宝玉打成的赤瑕玉簪亲手戴上我的发髻。
又是一年,樱花落满了京都的官道。
父亲说,宫中设宴,为太子庆生,命我好生打扮。我穿了最时新的流霞锦,簪了母亲压箱底的珠花,还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筵席。
沉浸在回忆中的太后手指微微一颤,仿佛触碰到记忆里那根冰冷的、代表命运的签。
我穿着华服,站在一众闺秀中,听凭太后与先皇审视。那些目光如刀,将我从头到脚剖开来看,评判我是否配得上未来国母的身份。
当时的太子,如今的皇上,还是个八岁的孩子。
随后我便听见那句定了我终身的话。
“殷家女儿端庄稳重,年长太子八岁,正好能照顾太子起居,督促学业。”
八岁……与普通人家的童养媳有何异?不过是生在了帝王之家,世上最是冷漠无情的地方,连每寸空气里都充斥着阴谋算计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名字,原是一语成谶。
红,成了这宫墙之内的朱红,成了凤冠上的宝石,成了朝服上的赤焰。
而陌,成了我与人间烟火之间,再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堑。成了我与他之间,步步惊心的陌路。
多讽刺。
得知我被选为太子妃的那日,阿玉冒险翻墙入府,在窗下低声唤着我的名字。
“我带你走!”他眼中闪着决绝的光,“天涯海角,总有一处容身之地。”
我泪如雨下,却只能摇头:“我不能。殷家上下百余口人的性命,系于我一身。”
他如星子般明亮的双眸一下黯淡了。
秦家的命运,何尝不是系于他一身?
那夜,我们隔窗相望,默然垂泪,直至天明。
此后五年,他科举入仕,凭借才华与机缘,官至太常卿。也看着我一路从东宫,走到了坤宁。
我们虽同在皇城,却如隔天河,相见寥寥。偶在宫宴上远远望见,也只能是臣子对皇后的恭敬一瞥,再无其他。
然后就是那场天灾……那群豺狼!竟要拿他去献祭!我拼尽了全力……可最后还是输了。大雨那日,我看着他在祭台上对我笑,好像在说,别怕。
一滴泪从眼角滑落,太后却浑然不觉。
皇帝的身子一直不好,没几年就撒手去了。我抱着才五岁的新帝,坐上了这太后宝座。垂帘听政,他们说殷太后手段了得……可谁又知道,每一个夜里,这座宫殿都冷得像个坟墓。
如今,新帝也长大了……可最终,我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那个敢在樱花树下和你抢诗稿的,红衣小姑娘。
弄玉,陌上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我却……再也回不去了。
“完成了!”婳儿手中画笔一挥,一副栩栩如生的躯壳在虚空中凝聚成形。
白颜点点头,看向故事的主角:“现在,想着最想回到的那个瞬间。”
“就是此刻!”太后急切道。
白颜双手结印,镜中画面突然凝固。一道白光从镜中射出,将太后吸入其中。
时空流转,太后发现自己回到了自己仍是皇后时的寝宫。
“娘娘,宣儿来了。”宫女轻声禀报,将她的思绪拉回眼前的现实。
殷红陌深吸一口气:“让她进来。”
宣儿轻步走入内室,行礼后垂首待命。她是从殷府带进宫的心腹,如今已是颇有地位的女官。
殷红陌屏退左右,待室内只剩主仆二人,才缓缓开口:“那件事,查得如何?”
“回娘娘,秦大人三日后将被送往北郊祭坛。朝中以李相为首的大臣们坚持认为,唯有太常卿献祭,方能平息天怒,解除京城旱灾。”
殷红陌的手指猛地收紧,指甲掐入掌心。五年宫廷生活早已教会她喜怒不形于色,但此刻,她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陛下呢?陛下就任由他们如此?”她的声音微微发颤。
“陛下病重,太子监国,但太后垂帘听政,最终准了丞相所奏。”
殷红陌闭上双眼,疲惫地倚回软塌。檀香袅袅,思绪将这一刻已发生的所有事快速扫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