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一章 灾后临时勘测小组 ...
-
肖华生从北京坐火车到了成都,再坐汽车到都江堰。
从都江堰去往汶川的道路已经无法正常通行,火车、公交都已停运。这一路,他遇到了无数的志愿者,有的开着私家车、农用三轮车,更多的人骑着自行车、甚至步行,想尽一切办法去往灾区。从稚童到老人,从平民到富豪,从学生、职员、医生、工人、农民、教师到明星、自由职业者、家庭妇女、下岗人员等等,几乎一切可以想象得出的群体都在竭尽所能地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6月9日上午,肖华生背着包、拖着行李箱正一个人走在通往映秀镇的道路上,一辆私家车停在他的面前,车主摇下车窗,一口蹩脚的□□飘出来:“是到这儿来救援的吗?”
肖华生点点头:“我报的中国慈善总会映秀镇灾后重建组织。”
还没等他说完,车主说:“上车吧。”
肖华生上了车,看到车主的挡风玻璃下面放了一张应急通行证。没等他问车主就开始跟他聊开了:“我就是映秀镇的,现在在成都上班,地震把我家在的六层楼变成了三层......我爸没了......我没有时间伤心,我还有老妈和姐姐,我把她们安顿到了成都,然后我回来当志愿者。我的车就是负责每天从成都往这边运送各种物资,比如帐篷、救灾物资、食物什么的。我每天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志愿者,你们都是我们的恩人。”
肖华生咧咧嘴:“我才刚来,恩人还谈不上。能遇到你是我的幸运,不然我都不知道要走多久,你先帮我找到组织吧。”
前方道路越来越窄,车子进入到峡谷一样的地段,车主说:“前面就是映秀镇了,就在那个山坳里。看见两边的山了吧,地震的时候山分开了合拢,分开了又合拢,真正的山崩地裂。我赶回来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像世界末日,像灾难片一样的感觉。”
车沿着山边狭窄的道路行驶,车主往山上看看:“这段时间暴雨多,咱们要小心随时可能出现的塌方、泥石流。”话音未落,一堆土石裹挟着树木、草皮从山上冲泄而下。
“小心!”肖华生大喊。
车主非常从容地紧打方向盘、一脚刹车停在了路边。
眼前的泥土、石块堆成了小山,道路被完全封住了。
“只能到这儿了,咱们下车吧。”
车主从后备箱里掏出七、八个看起来很沉重的大袋子,把五个捆在一起背在身上,肖华生分担了另外几个。
两个人艰难地在一片狼藉的路上行走着。眼前不断涌现的是一栋一栋倒塌的楼房、扭曲的道路。大量的消防人员、军人在做着清理工作。
经过一片山坡时,车主说:“看见那边半山腰了吗,那一大片明显刚填上的土,那里刚刚埋进去了7800多人。”
肖华生哑然。
“基本上一个星期后了,士兵们清理废墟清理遗体,就真的只剩遗体了,没有活着的人,天气变热,遗体非常脆弱,容易散,而且尸体腐烂的味道非常严重,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嘛,所以遗体的消毒非常重要。那些士兵也都是只有十八九岁的孩子,看到这些尸体,因为都是非正常死亡的,没有面目平和的,都是很恐怖的样子,这些孩子还要给尸体整理遗容,这得要多强大的心理啊!就在那个地方,五台大型挖掘机在挖大坑,四个五米深、十米长的大坑,遗体用裹尸袋装起来,进行集体掩埋,一层尸体上撒上一层石灰,一层消毒粉,再石灰消毒粉进行层层掩埋。太惨了,镇上的人死了一半多。”车主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在大自然这头巨兽面前,人类的悲伤只能克制。
走到一片帐篷前,有几个人过来帮车主卸下身上的物资,还有肖华生手里的。
车主对肖华生说:“我去帮你找组织。”
在一个挂着“中国慈善总会灾后重建委员会”牌子的帐篷前两个人停下,车主对肖华生说:“你要找的地方应该就是这里了,你留我一个电话吧,如果在这儿遇到啥子困难,你给我打电话,毕竟这里是我的家。”车主圆圆的脸庞上挂着真诚的微笑。
“好的,可能还真少不了要打扰你。”
“千万不要跟我客气,你们抛家舍业的来帮助我们,我感激还来不及噻,有事儿一定要找我,我叫张斌,叫我斌子也行。”
进入帐篷,肖华生跟工作人员报上自己的姓名,立刻被引荐给一位姓甘的主任。甘主任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能来!”然后指着身边的两位男士说:“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成都来的土地规划局的同志张征,这是汶川县土地测量局专门负责映秀镇的于鑫。”又对那二位介绍肖华生说:“这是北理工毕业的注册高级土木工程师,从北京过来的。”
“幸会幸会!”三个人的手握在一起。
没有任何的客套,几个人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汶川县的于鑫同志开始介绍:“映秀镇是震中,房屋、道路、河流毁损最严重,现在军人、消防人员在做前期的清理工作,所有的残垣、危楼全部要推倒,我们要重新勘测土地,重新规划未来的布局。”
肖华生点点头:“先给我看一下原先的布局图,一会儿我跟你一起去整个镇子看一看。”
“哎呀,也不用那么着急啊,先给你找个帐篷安顿下来,吃点东西休息休息,明天再开始吧。”甘主任说。
“坐不住啊主任,我想让那些孩子们尽快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想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都能在冬天来临之前搬进温暖的居所,时不我待啊。”
一个临时搭建的灾后重建土地勘测规划小组就这样在特殊的时期迅速建立起来,在帐篷内温度达到50多度的蒸笼里,几位专业人员围着一张地图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没有空调、电扇,他们不停擦拭着额头上冒出的汗水,身上的汗衫很快就湿透了。
甘主任说:“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2008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对当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目前要求我们首先进入应急测绘阶段,立即开通测绘系统“绿色通道”,24小时不间断汇报灾区地图和测绘结果,支撑紧急救援。同时,启动系统化监测,由国家测绘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制定监测方案,于5月下旬正式实施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覆盖龙门山断裂带等重点区域,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你们这个小组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承担每天的现场勘测工作。”
肖华生点点头:“明白,我很荣幸能担负这样的工作。目前我们面临测绘基准重建的任务,我的想法是:1、建立临时基准网:地震导致原有测绘基准毁损,测绘人员应紧急布设临时全球定位连续运行网站服务系统,重建统一坐标体系,通过地面实地勘测和北斗定位技术恢复基准框架。2、地形形变分析,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技术,对青藏板块运动、龙门山断裂带位移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地震对地形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国家测绘局和地震局的大力支持,随时和他们进行数据共享。”
张征说:“这一块我来负责对接,我跟成都规划局的领导反映,让他们实时给我们发送更新后的数据。”
肖华生点点头继续说:“我们要进行具体的映秀镇土地测绘与规划衔接:1、使用全站仪进行实地勘测:针对城镇重建区域,测绘人员携带全站仪深入灾区,克服滑坡、堰塞湖等风险,快速测绘房屋边界和地下管线分布;2、灾害隐患标注:地形图标注每一块高程及地质风险点(如滑坡区),确保重建规划避开危险区域。
鉴于这次地震灾害对于土地破坏的严重性,我们现有的测量技术已经很难实现精准无偏差,所以我建议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段,如差分定位普及:采用RTK等差分卫星定位技术提升精度,配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高效测绘。我们要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整合航拍影像、地面测量和InSAR形变数据,构建三维地理信息模型,辅助灾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