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承渊察痕迹 ...
-
山海蚀
第一卷:风起青萍
第12章:承渊察痕迹
青峰宗的山门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姬承渊的銮驾停在山门前,青色的龙纹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銮驾周围的轩辕丘侍卫身着银甲,手持长矛,眼神锐利如鹰,让过往的青峰宗弟子无不噤若寒蝉,纷纷低头快步走过。
姬承渊身着月白锦袍,缓步走下銮驾。他没有让青峰宗的宗主和长老们远迎,只是带着魏公公和两名贴身侍卫,径直朝着青竹院的方向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周身的凝重气息——昨夜接到青峰宗的传讯,说姜氏余孽姜夜不仅逃脱,还在秘境中动用了巫祭秘术,这让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青峰宗的宗主和几位长老紧跟在身后,脸上满是惶恐。宗主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子殿下,此次是我等办事不力,让那姜氏余孽逃脱,还请殿下降罪。”
姬承渊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先去看看现场,再谈降罪之事。”
青竹院的小院外,围着几名青峰宗的弟子,地上还残留着打斗的痕迹——破碎的竹片、干涸的血迹,还有几道被灵力劈开的沟壑。姬承渊走到小院门口,停下脚步,目光扫过院内的景象。
小院里的竹屋已经被搜查过,桌椅翻倒在地,木箱敞开着,里面的衣物散落出来,一片狼藉。姬承渊走进竹屋,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地上的一块竹片。竹片上残留着一丝微弱的黑色气息,带着一股诡异的阴冷感,与他印象中巫祭秘术的气息极为相似。
“这气息……”姬承渊的眉头微微蹙起,他抬头看向青峰宗的长老,“昨夜姜夜在此地动用的,就是这种巫术?”
长老连忙点头,躬身说道:“回殿下,正是。那姜夜在被包围时,扔出一枚烟雾符,符上的气息与这竹片上的一模一样,诡异得很,能短暂遮蔽修士的灵识,他就是借着烟雾才逃脱的。”
姬承渊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青峰山后山的方向。后山云雾缭绕,隐约能看到茂密的树林,姜夜就是从这里逃脱的。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脑海里不断思索着——姜氏是中原修仙世家,世代修炼炼炁合道之法,怎么会与巫祭秘术扯上关系?而且看这巫术的手法,不像是中原的流派,反而与西南蛮荒之地的巫族极为相似。
“魏公公,”姬承渊的声音响起,“你怎么看?”
一直跟在身后的魏公公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老奴以为,这姜氏余孽或许与西南蛮荒的巫族有勾结。十年前姜氏灭门时,或许有巫族的人暗中将他救走,还传授了他巫祭秘术。如今他逃脱后,很可能会逃往蛮荒,寻求巫族的庇护。”
姬承渊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竹屋中央,目光落在地上的一道黑色印记上。这道印记是姜夜施展巫咒时留下的,虽然已经淡化,却仍能看出其中蕴含的符文轨迹。他仔细观察着符文,突然想起《天命秘录》中记载的一段话——“西南蛮荒巫族,以血脉为引,符文为媒,通幽冥,唤古灵,其术诡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没错,这确实是蛮荒巫族的符文。”姬承渊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姜夜不仅觉醒了共工血脉,还掌握了巫族的秘术,若是让他逃到蛮荒,与巫族勾结,再找到水神印,后果不堪设想。”
青峰宗的宗主听到“水神印”三个字,脸色微微一变,却不敢多问,只是低着头,恭敬地听着。
魏公公连忙说道:“殿下英明。不如老奴即刻传令,让西南方向的巡查队联合当地的修仙势力,封锁蛮荒的入口,搜捕姜夜?只要能在他抵达蛮荒前抓住他,就能杜绝后患。”
姬承渊却摇了摇头,眼神深邃地望向窗外:“不妥。蛮荒之地地形复杂,巫族部落众多,且大多不服从中原修仙界的管辖,强行搜捕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引发巫族与中原的冲突,反而会给姜夜可乘之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姜夜一个流落在外的余孽,怎么会恰好被巫族所救,还学到了巫祭秘术?十年前姜氏灭门案,除了轩辕丘和其他三大世家,会不会还有其他势力参与其中?”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在他心里疯长。十年前,他亲自带人抄斩姜氏,姜氏家主姜鸿在临死前,曾对他说过一句话:“姬承渊,你以为你灭了姜氏,就能守护所谓的秩序?你不过是别人手里的棋子,迟早会被抛弃!”
当时他以为这是姜鸿的临死反扑,并未在意,可如今想来,这句话或许另有深意。难道当年姜氏灭门,真的有其他势力在背后推动?而这个势力,会不会与蛮荒的巫族有关,甚至与“绝地天通”的封印有关?
“传我命令。”姬承渊转过身,语气坚定地说道,“第一,让各地的巡查队密切关注蛮荒之地的动向,尤其是巫族部落的异动,一旦发现姜夜的踪迹,不要贸然动手,先上报,等待进一步的指令。第二,重新调查十年前姜氏灭门案的细节,我要知道,当年除了轩辕丘和其他三大世家,还有谁参与其中,姜鸿在灭门前,有没有与外界的势力有过接触,尤其是蛮荒的巫族。”
“老奴遵令。”魏公公躬身应道,心里却微微一紧——他没想到姬承渊会突然要求重新调查十年前的案子,若是查到当年洪荒天在背后的推动,后果不堪设想。但他表面上依旧恭敬,没有露出丝毫异样。
姬承渊没有察觉魏公公的异样,他的注意力全在姜夜和十年前的案子上。他走到竹屋门口,再次望向青峰山后山的方向,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他一直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九壤的秩序,为了践行“天命”,可现在,他却开始怀疑,自己所坚守的“天命”,真的是正确的吗?
姜夜的存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他心中的平衡,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想起星象图上那颗泛着蓝光的星宿,想起镇水灵佩上浮现的少年虚影,想起姜鸿临死前的那句话,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殿下,还有什么吩咐吗?”魏公公小心翼翼地问道。
姬承渊回过神,摇了摇头:“没有了。青峰宗这边,你留下处理后续事宜,告诫他们,此事不可外传,以免引起恐慌。我先回轩辕丘,等待调查结果。”
“是,老奴明白。”
姬承渊不再停留,带着两名贴身侍卫,转身朝着山门外的銮驾走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却让他感觉不到丝毫温暖,反而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他知道,接下来的调查,很可能会触及一些他不愿意面对的真相,甚至可能动摇他一直以来的信念,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守护九壤的稳定,他必须查清真相,无论这真相有多残酷。
銮驾缓缓启动,朝着轩辕丘的方向驶去。姬承渊坐在銮驾内,闭上眼睛,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十年前的画面,试图从中找到被忽略的细节。他想起姜氏祖宅被烧毁前,曾有一道黑色的身影从后院溜走,当时他以为是姜氏的余孽,派人去追,却没有追上,现在想来,那道身影会不会就是巫族的人?
他又想起,在抄斩姜氏后,他曾派人搜查姜氏的密室,却只找到了一些普通的功法和法器,没有发现水神印的踪迹。当时他以为水神印被姜氏藏在了其他地方,现在看来,水神印会不会在十年前就已经被其他势力拿走了?而姜氏灭门,只是为了掩盖这个真相?
一个个疑问在他心里盘旋,让他越发觉得,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而这个阴谋的核心,很可能就是“绝地天通”的封印,以及那枚神秘的水神印。
与此同时,魏公公在安排好青峰宗的事宜后,悄悄来到了山门外的一处僻静角落。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从怀里掏出一枚黑色的令牌,注入灵力。令牌发出一阵微弱的黑光,片刻后,一道虚无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大人,姬承渊已经下令重新调查十年前的姜氏灭门案,还怀疑有其他势力参与其中,我们该怎么办?”魏公公的声音压低,带着一丝焦急。
虚无的身影沉默了片刻,声音沙哑地说道:“无妨。十年前的痕迹早已被抹去,他查不出什么。你只需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引导他,让他以为姜夜是最大的威胁,将他的注意力引到姜夜身上即可。”
“可是大人,姬承渊已经开始怀疑‘天命’的正确性,若是他继续查下去,恐怕会发现我们的计划。”
“发现又如何?”虚无的身影冷笑一声,“他不过是我们手中的棋子,若是他识相,还能继续做他的太子,若是他不识相,自有办法让他消失。你只需做好自己的事,不必担心其他。”
“是,老奴明白。”魏公公躬身应道,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虚无的身影渐渐消散,魏公公收起令牌,擦了擦额头的汗,眼神变得阴狠起来。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协助洪荒天的神祇开启“绝地天通”的封印,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
而銮驾中的姬承渊,对此一无所知。他依旧在思索着十年前的案子,试图找到真相,却不知自己早已深陷阴谋的漩涡,离真相越近,就越危险。
夕阳西下,将銮驾的影子拉得很长。姬承渊坐在銮驾内,望着窗外渐渐变暗的天色,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无论真相如何,他都要查下去,哪怕最终的结果会颠覆他所有的认知,他也要守护九壤的稳定,践行自己的“天命”。
只是他不知道,他所坚守的“天命”,早已被洪荒天的神祇篡改,他所追求的“稳定”,不过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的序幕。而姜夜,这个他视为“变数”的少年,才是阻止这场灾难的唯一希望。
夜色渐深,銮驾驶入轩辕丘的范围。远处的轩辕丘宫殿灯火通明,像是一座巨大的灯塔,指引着中原修仙界的方向。姬承渊看着宫殿的灯火,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会找到真相,会抓住姜夜,会守护好九壤的秩序,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树林中,姜夜正靠在一棵大树上,服用着胡商给的“活血丹”。丹药的药力缓缓修复着他的伤口,他的体力也在逐渐恢复。他看着手中的地图,眼神坚定地望向西南方向——那里是蛮荒之地,是他目前唯一的避难所,也是他寻找真相、提升实力的新起点。
一场围绕着真相、阴谋、天命与人性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九壤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两个立场对立、却又同样背负着沉重使命的少年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