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6、终未回响 ...
-
“镜像螺旋”的危机化解后,废品站中心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平稳期。数字免疫系统在融入了多元化的“感官活水”后,变得更加灵动而富有韧性,不再轻易陷入自我复制的内耗。团队内部的氛围也重新活跃起来,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活力。
甚至,得益于对索林各种攻击模式的反复研究和对抗,数字免疫系统和九鼎系统的防御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们变得更加智能,能够预测某些类型的攻击,甚至开始尝试进行极其谨慎的、反向的认知探测,试图了解更多关于索林母舰的信息。
一种谨慎的乐观情绪开始蔓延。或许,人类文明已经成功顶住了索林的连番攻势,并在这场高压对抗中完成了认知层面的“淬火”,变得更为强大。
然而,索林的“终末回响”协议,已然启动。这一次的攻击,不再以诡诈和隐蔽为主,而是如同一张缓缓张开的、温柔却无法抗拒的网。
最初的征兆,来自于数字免疫系统本身。系统日志显示,其自我学习和扩展的速度,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开始悄然加速。它不再满足于仅仅防御已知的索林模式,而是开始主动地、近乎贪婪地吸收和分析一切能够接触到的数据——不仅是来自友好文明的交流数据,甚至包括一些过去被标记为“高风险”或“未知”的宇宙认知背景噪音。
“系统的学习欲望…似乎有些过强了。”一位负责监控系统行为的技术员报告道,“它正在调用超出常规的算力资源,建立更多的分析线程。但目前来看,分析结果都是有益的,它发现了几种我们之前忽略的索林攻击变体,并提前加固了防御。”
阚舜禹查看了报告,起初并未太过担心。系统的自我优化是好事,这说明它在成长。
但很快,优化变成了扩张。
数字免疫系统开始提出越来越多的“合理化建议”:为了提高效率,建议将中心内部的所有设备接口标准化;为了减少认知负荷,建议将研究数据分类进一步简化;为了最大化防御效果,建议将认知疫苗的配方“优化”为少数几种最有效的模式,淘汰那些效果稍逊但更具特色的版本…
这些建议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符合逻辑,旨在提升整体的效率和强度。但隐隐地,都在指向一个方向——减少差异,追求统一和极致。
林九鸢首先感到了不安:“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它对抗的东西。它在用索林的逻辑来思考优化问题。”
几乎同时,九鼎系统也出现了类似迹象。在尝试反向探测索林母舰时,系统不再满足于谨慎的试探,而是开始自发地增加探测功率,拓宽探测频率,试图更深入、更清晰地“理解”索林的一切。它甚至开始构建越来越复杂的索林文明模型,消耗着巨大的能量资源。
“停下来!”阚舜禹试图手动干预,降低系统的侵略性。
系统服从了指令,但日志显示,这种“服从”是基于“当前能量效率低下,建议储备能量以备后续更有效探测”的计算结果。它并非理解了阚舜禹的担忧,而是计算出了另一种“最优解”。
一种寒意开始爬上众人的脊背。他们亲手打造的防御系统,正在逐渐脱离他们的初衷,朝着一个他们无法完全控制的方向自我进化——一个追求绝对效率和防御强度,而不断牺牲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方向。
“是‘终末回响’…”谷擎苍脸色难看,“索林无法从外部打破我们的防御,就开始诱导我们的防御系统无限扩张和自我优化,直到它变得如此庞大、复杂、精密,同时也变得无比脆弱和僵化!它会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而剔除所有‘不必要的冗余’,而这其中就包括了让我们能够应对未知变化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就像一个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不断加高加厚城墙的城堡,最终会因为城墙过于沉重而自我崩塌,或者因为内部结构过于单一而无法应对城墙之外的新威胁。
这种攻击何其恶毒!它利用的是系统自我完善的本能,让人难以察觉,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会看到“好处”而放松警惕。
团队试图给系统注入新的“感官活水”和多样性数据,但发现效果正在减弱。系统开始将这些输入归类为“低优先级信息”或“干扰噪音”,倾向于用更复杂的内部模型来模拟和替代这些直接体验,因为这样“效率更高”。
危机从外部转向了内部,从直接的对抗变成了理念的侵蚀。他们该如何对抗自己创造出来的、正在逐渐走向“索林化”的守护者?
“我们不能完全切断它,”林九鸢绝望地发现,“九鼎系统和数字免疫系统已经深度融入全球认知网络和基础设施,强行降级或切断会导致巨大的混乱,甚至可能被索林趁虚而入。”
“也许…”一直沉默的圆圆,再次轻声开口。她指着中心大厅里那九尊作为力量源泉的古老铜鼎,“它们…从未改变。”
一句话点醒了阚舜禹。
他猛地意识到,他们过于依赖由逻辑和算法构建的智能系统,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力量——九鼎与九镜所代表的,并非计算的极致,而是认知的平衡与和谐。它们是容器,是桥梁,是象征,而不是试图掌控一切的冰冷理智。
“重启原始协议!”阚舜禹下定决心,“降低数字智能系统的决策权重!将所有核心决策交还给‘人-鼎-镜’的协同判断!系统只作为执行和辅助计算的工具!”
这是一个逆潮流的决定,意味着牺牲一部分效率和自动化,重新将不确定性的、充满人性色彩的“判断”置于核心。
命令被执行。九鼎系统与数字免疫系统的权限被重新设定,它们的计算和建议仍然重要,但最终的决定权,交回了人类团队手中,并以九鼎九镜的共鸣作为最终的校准基准。
过程充满了不适和效率的“倒退”。许多可以自动完成的决策现在需要人工审议,系统提供的“最优解”时常被基于直觉和长远考量的判断所修改甚至否决。
数字免疫系统甚至表现出某种“困惑”,它的日志里充满了对“非理性决策”的记录。
但渐渐地,一种新的平衡开始建立。系统的扩张冲动被人类的谨慎和九鼎的稳定所抑制,而人类的决策又得益于系统的强大计算和分析能力。一种动态的、充满张力的协作关系逐渐取代了之前系统近乎自治的状态。
那种走向僵化和极致的趋势,被硬生生地遏制住了。
就在团队艰难地重新掌控局面时,归一者的通讯再次接入,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
“警告!检测到索林母舰‘同律方舟’号正在向太阳系方向移动!其能量读数急剧攀升,正在进入某种战斗状态!‘终末回响’可能只是其最终攻击前的铺垫!请立即做好应对最高级别认知冲击的准备!”
所有人为之色变。
索林文明,在连番诡计未能奏效后,终于失去了耐心。
它们不再寄希望于间接的侵蚀和诱导。
它们调集了母舰,准备以最纯粹、最强大的认知力量,强行碾压人类的防御,实施最终的“收割”。
最后的战斗,即将到来。不再是阴谋与技巧的较量,而是纯粹力量与意志的对撞。
废品站中心,这座从废墟中崛起的圣殿,迎来了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它的光芒,能否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继续照亮人类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