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8、暗潮涌动 ...
-
索林侦察舰的发现,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新纪元的欢庆之火上。废品站中心的气氛骤然转变,从开放探索转向了谨慎防御。
阚舜禹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归一者传来的关于索林文明的信息被投射在中央光幕上——冰冷、简洁、充满警告。
“认知达尔文主义,”林九鸢念着这个词,眉头紧锁,“他们认为认知进化是通过竞争和淘汰实现的,只有最‘适应’的认知模式才能存活。”
“适应?”水新雨不解,“谁来决定什么是适应?”
“力量,”谷擎苍沉声道,他的经历让他对这类逻辑有着切肤之痛,“在他们看来,能够征服和同化其他认知模式的力量,就是适应的证明。多样性对他们而言是低效和混乱的代名词。”
博达翻阅着归一者提供的有限战例:“记录显示,索林文明通常不会直接毁灭目标,而是倾向于‘收割’——吸收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认知模式,剔除或同化其余部分。被他们‘访问’过的文明,往往会失去独特性,变得…索林化。”
这种前景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我们的认知多样性,在他们眼中可能是巨大的宝藏,也可能是需要修剪的杂草丛。”阚舜禹总结道,“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防御计划迅速启动。归一者提供了索林文明常用的认知探测和入侵技术特征,帮助团队升级九鼎系统的防火墙和预警机制。原本用于友好交流的星际认知接口,此刻加装了多层认知加密和反向追踪程序。
陆明远负责监控太阳系外围的认知背景辐射,寻找任何异常的、不属于已知友好文明的波动。“他们就像星空中的刺客,”他形容道,“隐匿是第一要务。我们必须比他们更细心。”
然而,索林的侦察舰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连续数天的严密监控,再也捕捉到任何确切的信号。只有偶尔一些无法复现的微小异常,仿佛幽灵般的回声,提示着暗处可能存在的窥视。
这种沉默反而更令人不安。
“他们在评估,”谷擎苍判断,“我们的反应速度、防御能力、认知结构的弱点…沉默意味着他们很专业,很耐心。”
压力之下,团队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歧。
一部分人主张采取更积极的策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主动出击,扩大探测范围,甚至联系归一者,请求他们协助搜寻索林舰船。”
另一部分人则更加谨慎:“主动大规模探测可能会暴露我们的更多实力,甚至被误解为挑衅。我们应该巩固防御,示敌以弱,争取时间。”
阚舜禹听取了各方意见,最终做出了决策:“外松内紧。对外,我们保持正常的交流活动,尤其是与友好文明的互动不能停,这既是维持正常表象,也是向可能观察我们的索林展示我们并非孤立无援。对内,全面提升防御等级,所有认知活性物品的研究和临界之子的培养项目,全部增加安全筛查和屏蔽措施。”
他看向谷擎苍:“我们需要一支快速反应小队,由你负责组建和训练,专门应对可能的认知渗透和攻击。成员需要具备强大的认知韧性和反制能力。”
谷擎苍重重颔首:“明白。我会从警卫队和研究人员中挑选合适人选。”
就在防御体系加紧构建之时,一起意外事件发生了。
一名负责处理与瑞克塔文明交换数据的年轻研究员,在连续工作数日后,突然行为异常。他开始在实验室墙壁上绘制极其复杂、带有明显瑞克塔风格的几何图案,并且用一种混合了人类语言和机械嗡鸣的腔调喃喃自语,声称要“优化低效的认知结构”,“清除情感冗余”。
认知安全小组迅速控制了他。林九鸢的琉璃镜检测显示,他的认知场中叠加了一道极其微弱但极具侵蚀性的外源认知印记,并非来自瑞克塔文明本身,而是巧妙地伪装成了瑞克塔数据包中的一部分“背景噪音”。
“是索林!”林九鸢肯定道,“他们截获或模仿了瑞克塔的通信频道,注入了认知病毒!这是一种试探性攻击!”
所幸发现及时,且这名研究员自身认知韧性较强,在隔离和经过九鼎系统的净化后,逐渐恢复了正常。但此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索林的攻击无孔不入,且防不胜防。
“他们不仅在星空中窥视,更已经尝试渗透我们的内部。”阚舜禹面色凝重,“这次是伪装成瑞克塔,下次可能是青族,甚至伪装成归一者!”
安全措施再次升级。所有外来数据包,无论来自哪个文明,都必须经过更严格的隔离检测和“认知消毒”流程。内部人员的认知健康监测也成为日常例行项目。
然而,索林的阴影并未散去。几天后,负责临界之子项目的圆圆报告了一个微妙的变化。
一些感知特别敏锐的孩子,最近开始做类似的“噩梦”。他们无法清晰描述梦的内容,但都提到了一种“冰冷的注视”、“想要把一切都变得一样”的感觉,以及一种莫名的恐惧。
“他们的认知比成年人更开放,也更敏感,”圆圆通过情感镜感知着孩子们的情绪余波,“他们感受到了那股隐藏的恶意,虽然无法理解。”
这进一步证实了索林的存在及其威胁的真实性。敌人的无形压力,开始影响到最脆弱也最宝贵的群体。
阚舜禹意识到,单纯的被动防御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多关于索林的信息,需要了解敌人的思维方式和战略意图。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与索林侦察舰建立单向接触。
“单向接触?”博达惊讶道,“这太冒险了!”
“不是谈判,不是示弱,”阚舜禹解释,“而是发送一道经过精心设计的、强韧的认知信号,内容是人类文明对认知多样性的宣言和捍卫其的决心。目的有三:第一,表明我们察觉到了他们的存在;第二,展示我们的认知凝聚力和力量;第三,试探他们的反应。”
这是一个危险的博弈。可能激怒对方,也可能让对方更加谨慎。
信号由阚舜禹亲自执笔,融入了天工鉴的守护意志、九鼎的稳定力量、九镜的多样辉光,以及全体团队成员和无数支持者的认知签名。它如同一道无形却坚韧的认知壁垒,温和而坚定地向外扩散。
信号发出后,整个中心陷入紧张的等待。
数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众人以为对方可能忽略或未能接收时,太阳系外围的监控点捕捉到了一瞬间的强烈认知波动——冰冷、尖锐、充满评估的意味,如同一把无形的刀锋轻轻擦过信号壁垒,测试其强度。
波动一闪即逝,没有留下任何可追踪的痕迹。
但足够了。
“他们收到了,”林九鸢肯定道,“而且他们做出了回应——典型的索林式回应:评估、试探、不轻易暴露。”
谷擎苍分析着那瞬间的波动特征:“对方很谨慎,没有暴露太多信息。但可以判断,这艘是侦察舰,火力不会太强,其优势在于隐匿和渗透。它现在知道我们有了准备,短期内可能会更加潜伏,或者…呼叫支援。”
局势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索林的侦察舰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毒蛇,暂时收起了信子,但威胁并未解除。
废品站中心在高度警惕中继续运转。星际交流变得更加谨慎,内部防御固若金汤。临界之子们得到了额外的心理疏导和认知保护。
阚舜禹站在观测台前,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索林文明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提醒着他们新纪元并非只有鲜花与掌声,更伴随着来自深空的风险与挑战。
然而,经过这一次的试探与回应,团队的眼神更加坚定。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地球的安全,更是一种关于认知多样性的宝贵可能性。
暗潮已然涌动,风暴或许仍在酝酿。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无知的羔羊,而是有了准备、有了决心、也有了盟友的守护者。
漫长的等待与对峙,开始了。而在这对峙之下,更宏大的宇宙图景,正缓缓向他们展开冰冷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