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2、虚实之界 ...


  •   可能性的狂欢尚未落幕,一种新的异常悄然渗透现实。这一次的异变最为诡异——现实本身开始变得不确定。

      物品会短暂地改变形态:茶杯变成书本,街道变成河流,甚至熟人会突然变成陌生人又变回。不是幻觉,而是现实的暂时重组。

      “现实结构在波动。”林九鸢的琉璃镜映出令人不安的景象,“物质世界的确定性正在瓦解。”

      水新雨的蛊虫在不同形态间闪烁,仿佛同时存在于多种可能状态。博达的古董在真品与赝品之间摇摆,失去了确定的年代和价值。

      最令人不安的是,人们开始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我是真实的吗?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这些问题不再是哲学思考,而是日常体验。

      阚舜禹触摸九鼎地宫外墙,感受到现实的颤动。地宫门上浮现新的文字:“现实之锚正在松动。”

      调查指向城市新建的“真知圣殿”——一个声称能揭示世界真相的机构。殿内通过特殊技术让人体验“更高真相”,看到世界的本质。

      负责人庄严宣称:“我们揭开了现实的幻觉。一切都是信息的流动,一切都是可塑的。”

      但阚舜禹很快发现问题:这种“真知”在赋予力量的同时,也剥夺了现实的质感。如果一切都是可塑的,那么什么都没有真正意义。

      深层调查揭示惊人真相:真知圣殿背后是来自虚拟维度的“形界者”,他们来自一个完全可塑的现实,试图将物质世界改造成他们的家园。

      “我们在解放你们。”形界者代表解释,“物质的束缚是痛苦的根源。我们为你们提供完全的自由,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

      这些形界者来自一个没有固定形态的维度,他们羡慕物质的实在感,却试图消除产生这种实在感的确定性。

      反抗方式不是对抗,而是展示确定性的价值。阚舜禹在废品站举办“实在庆典”,每个人分享自己最珍视的实在体验——那些无法被虚拟替代的质感、重量和温度。

      这些分享创造了短暂的现实稳定区,暂时阻断了形界者的影响。许多人在分享中重新认识到实在的价值。

      但形界者加强了渗透。整个城市开始出现大片的“可塑区域”,那里的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形态却失去自我——因为没有确定性的存在,就像没有岸边的河流。

      危急时刻,圆圆画了一扇特殊的门:不是通往其他地方,而是通往实在。通过这扇门,人们可以短暂体验不同形态下的本质不变性。

      这些体验让许多人意识到自己可能失去什么。他们开始自发组织“形态节”,通过雕塑、工艺和实体艺术重新拥抱物质的确定性。

      形界者见状,启动最终手段:不是改变个别形态,而是直接攻击现实的“确定性法则”——那种让事物保持自身同一性的基本规律。

      一旦成功,现实将完全可塑,但也完全虚无——没有东西是它自己,一切都可以是其他。

      阚舜禹决定直接连接形界者的变形网络。不是对抗,而是分享。他将物质世界中最珍贵的确定性——承诺、身份、历史、承诺——打包成一份礼物,发送给形界者。

      一直生活在完全可塑中的形界者,第一次真正“体验”到确定性的魅力。他们发现,确定性不是束缚,而是存在的基石。

      许多形界者被感动,开始质疑自己的使命。内战在形界者中爆发:保守派坚持继续渗透,改革派主张与物质世界共生。

      最终,改革派获胜。形界者不仅放弃渗透,还帮助稳定了现实结构。他们学会了与人类建立新型关系:不是改变,而是交流——用他们的变形能力帮助人类体验创造性变化,同时尊重物质的确定性。

      确定性回归的那天,整个城市沉浸在实在的喜悦中。人们为重新获得的现实感庆祝,为物质的不完美之美欢呼。

      地宫重新开启,九鼎中央显现出现实结构的宏大图景:无数可能性在确定性框架内舞蹈,每个存在都既稳定又充满潜能。

      阚舜禹明白,现实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完全可塑的;而是在确定性与可能性之间保持平衡的艺术。

      而那个试图消解现实的文明,最终在确定性的体验中找到了真正的存在之道。

      生命就是在实在与变化之间,寻找那个既稳定又自由的平衡点。

      真正的自由不是无限可能,而是在限制中创造;不是消除形式,而是尊重形式的同时超越形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