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赏梅宴暗潮 ...

  •   三日后,宜王府。梅香馥郁,宾客如云。

      虞听晚乘王府车驾而至,她今日并未过分打扮,依旧是一身略显清素的亲王常服,外罩一件银狐裘斗篷,脸色仍刻意带着几分病后的苍白,但眼神清明,举止从容。

      她的到来,立刻吸引了众多目光。好奇、探究、评估、甚至轻蔑,种种视线交织而来。虞听晚恍若未觉,在王府侍从的引导下,缓步而入。

      宜王虞琛亲自在二门处相迎,态度热情又不失兄长风度:“七皇妹肯赏光,真是令我这王府蓬荜生辉。身子可好些了?”

      “劳四皇兄挂心,已无大碍。”虞听晚微微欠身回礼,目光快速扫过园中宾客。果然,不仅有许多文人雅士、朝中官员,祺王虞玦和玉王虞玠竟也都在场。看来这场“赏梅宴”,分量不轻。

      祺王看到虞听晚,只是冷哼一声,别过头去。玉王则上前打了个哈哈,眼神却在虞听晚和宜王之间来回瞟。

      宴会设在水榭之中,四周梅林环绕,景致极佳。丝竹声声,觥筹交错,看似一派风雅和谐。

      酒过三巡,话题逐渐从诗词歌赋转向朝野趣闻。宜王似乎不经意地叹道:“近日偶得几页残卷,似是前朝顾恺之《山河笔记》的手稿,可惜残缺不全,甚是遗憾。听闻潘睿潘大人对此书追寻已久,若知有此残页,不知该何等欣喜。”

      席间顿时有人附和,议论起《山河笔记》的珍贵以及潘睿的痴迷。

      虞听晚心中冷笑,果然来了。她垂眸抿了一口酒,不动声色。

      祺王虞玦的脸色却微微沉了下来。潘睿是他的重要党羽,更是掌握着他不少秘密的人,宜王当众提及潘睿渴求之物,其心可诛。

      宜王仿佛没看到祺王的脸色,又笑着对虞听晚道:“七皇妹久在北境,想必对边防工事颇有见解。可惜顾公此书下册专论边防,却失传已久,若能得见,于国于边,必是大幸事。”

      他将话题引向虞听晚,看似讨论边防,实则再次强调了《山河笔记》下册的价值,并将虞听晚与这本书联系起来。

      虞听晚放下酒杯,抬眼看向宜王,语气平和:“四皇兄谬赞了。边防空虚与否,在于将士用命,粮草充足,法规严明,岂是一本古籍所能决定?顾公之书虽好,终是前朝旧物,时移世易,未必全然适用于今日。更何况,得失皆由天定,强求无益。”

      她这番话,既撇清了自己对这本书的渴望,又暗暗贬低了其实际作用,最后更暗指强求可能引来祸患,一语双关。

      宜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皇妹见识不凡,是为兄狭隘了。”

      祺王的脸色却稍缓了一些,觉得这女人还算识相,没顺着宜王的话往下说。

      然而,虞听晚话锋轻轻一转,似是好奇般问道:“不过,方才听皇兄所言,似乎只得了几页残卷?不知是其中哪部分内容?小妹虽觉古籍于实务助力有限,但对前贤智慧,倒也心怀敬意。”

      她问得自然而然,仿佛只是出于对知识的尊重。

      宜王笑了笑,道:“似是涉及一些山涧溪流的水量测算与小型堤坝构筑之法,于大局无关紧要,只是考据价值颇高。”他说的轻描淡写,但虞听晚注意到,当他说出“水量测算”、“堤坝构筑”时,祺王的眼神微不可查地闪烁了一下。

      虞听晚心中一动,记下了这个细节。潘睿为何对具体的水工技术如此感兴趣?这似乎与他大理寺少卿的出身并不完全相符。这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别的秘密?

      宴会继续,暗潮依旧涌动。虞听晚谨慎地应对着各方试探,同时细心收集着每一丝可能有用的信息。

      她知道,这场宴会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而她已经找到了几个值得深入追查的线头——《山河笔记》、青霞观、以及潘睿那不合常理的兴趣点。

      离开宜王府时,虞听晚回头望了一眼那灯火通明的府邸,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四皇兄,多谢你的“宴请”和“提示”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