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红线 ...
-
“出警!”乌枞推开办公室的门,其他人迅速收拾东西上车,濯枝雨和法医团队已经在赶赴现场的路上。三分钟前乌枞接到报警电话,宏远集团董事长林振东被发现死在家中,宏远集团是Z城排行前十的企业,乌枞不相信林振东会自杀。
“现场什么情况?”乌枞询问先到现场的民警。
“报案人是他的管家。早上七点送早餐时发现书房门反锁,敲门不应,因为林振东有固定的吃早餐习惯,多年没变过,管家担心出事,强行破门后发现林振东趴在书桌上,已经没气了。”民警快速汇报,“现场没有打斗挣扎的痕迹,桌上放着一瓶开了盖的安眠药,旁边还有一封打印的遗书,内容大致是公司经营不善,压力过大,不堪重负选择自我了断。初步判断是自杀。”
“自杀?”乌枞咀嚼着这两个字,眼神锐利起来,“陈玉、吴潇负责勘察现场,林虎询问家里其余人员。”
现场位于半山腰的顶级豪宅。书房宽敞奢华,落地窗外是绝佳的城市景观,林振东穿着丝绸睡衣,身体前倾,额头抵在红木书桌上,右手垂落,左手则搭在桌面上,距离那瓶安眠药很近。正如民警所说,现场异常整洁,没有打斗痕迹,没有外人闯入迹象,遗书工整地放在键盘旁边。
乌枞戴上手套,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角落。陈玉、吴潇等人分头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和物证收集。
“遗书是打印的?”乌枞拿起装在证物袋里的遗书,仔细看着。
“是的,乌队。用的是书房这台打印机。”林虎指了指书桌上的设备。
“查指纹,查打印记录,查墨水和纸张来源。”乌枞吩咐道,“另外,安眠药瓶上的指纹,死者手指上的残留物,都要仔细提取。”
濯枝雨带着助手随后赶到,开始进行初步尸表检验。她动作专业而冷静,先检查了尸体的姿势、尸僵程度和尸斑分布,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凌晨2点到4点之间。接着,她小心地抬起林振东的左手,准备检查是否有抵抗伤或特殊痕迹。
当她的目光落在林振东微微蜷曲的左手掌心时,她的动作骤然停顿了。
一条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暗红色细线,出现在林振东的掌心。颜色很淡,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她的呼吸猛地一窒,神色异常专注,小心的打开掌心,端详这条红线。
这条红线......这条红线!
尘封的记忆涌入脑海,她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她刚放学,想和父母说夏令营的事情,看到父母正伏案研究着一叠照片和资料。灯光下,母亲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声音带着职业的凝重:“......死者掌心这条红线是关键,非常规损伤,更像是某种标记或者......毒素残留的痕迹......” 父亲在一旁记录,神色同样严肃。当濯枝雨走上前时,她们很有默契的收拾好资料,带着笑容和濯枝雨一起说夏令营的事情,濯枝雨只看到一张照片。
那是母亲负责的一桩旧案,一桩当时也引起不小轰动的“自杀”案。而那条诡异的掌心红线,是母亲反复提及的关键疑点。
没过多久,母亲苏澜,这位才华横溢、正直严谨的首席法医,在完成那份旧案最终报告的深夜,于回家途中遭遇了惨烈的“意外”车祸,当场身亡。当时才十几岁的濯枝雨,被巨大的悲痛和父亲的沉默击垮,当时的结果是意外。
然而此刻,这条几乎一模一样的红线,引起了濯枝雨的怀疑,都是自杀的情况,倒在血泊的母亲是濯枝雨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母亲不是死于意外,濯枝雨的手捏紧,指甲几乎要穿破手套。
“濯法医?”助手察觉到她的异样,小声提醒。
濯枝雨猛地回神,强迫自己压下翻腾的情绪,她深吸一口气,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提取了红线部位的皮肤组织样本,动作依旧精准,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封的湖面,底下暗流汹涌。
初步勘查结束,众人返回警局。
濯枝雨做好准备工作,她深吸一口气,戴上口罩和护目镜,助手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站在一旁,神情肃穆。
“开始吧。”濯枝雨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平静无波。
濯枝雨首先进行全面的尸表检查。林振东体型微胖,皮肤松弛,尸斑呈现暗紫红色,主要分布于身体前侧和低下部位(胸腹部、四肢前侧),指压褪色,符合死亡后血液坠积的特征。尸僵已遍及全身各大关节,强度中等。角膜中度混浊,瞳孔等大等圆。口唇、指甲床未见明显青紫。
她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寸皮肤,寻找着任何可能的损伤、抵抗痕迹或注射针孔。颈部无扼痕、勒痕,四肢无捆绑痕迹,躯干、背部也未见明显外伤。这初步印证了现场“无打斗”的勘查结果。
接着,她小心翼翼地抬起林振东的左手。就是这只手,掌心朝上,微微蜷曲,她屏住呼吸,凑近观察。
红线清晰地呈现在掌心偏上的位置,靠近掌指关节的褶皱处。长度约5厘米,极其纤细,颜色是暗沉的红色,像是用极细的针蘸着稀释的血液画上去的,又像是皮肤下毛细血管异常汇聚形成的印记。它笔直,边缘清晰,与周围掌纹的走向毫无关联,显得突兀而诡异。
濯枝雨的心猛地揪紧。太像了......和母亲当年照片里那条红线,几乎一模一样!一种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拿出放大镜和便携式强光手电,对红线部位进行极其细致的观察。她用镊子轻轻拨开掌心的皮肤褶皱,试图寻找红线的起点或终点,是否有微小的刺入点或破损。然而,皮肤表面光滑完整,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创口或异物嵌入的痕迹。红线仿佛是从皮肤内部透出来的颜色。
“季助手,拍照,特写,多角度。”濯枝雨的声音有些发紧。
“是,濯法医。”季安立刻执行。
濯枝雨拿起解剖刀,动作精准而稳定。她需要更深入的检查。她小心地切开了红线部位的皮肤组织。皮肤下,皮下脂肪层、肌肉组织均未见异常出血、炎症或异物。那条红线,似乎只存在于表皮层?这不符合常规损伤的特征。
她提取了包含红线区域的皮肤、皮下组织样本,分别装入不同的样本瓶,贴上标签:“左手掌心,红线区域组织 - 组织学”、“左手掌心,红线区域组织 - 毒化”。
“送检项目:常规毒物筛查(包括安眠药成分及代谢物)、重金属检测、特殊生物碱筛查、未知毒素筛查。组织学样本重点观察表皮层色素沉着、毛细血管分布及有无异常结构。”濯枝雨快速而清晰地吩咐着季安。她必须穷尽一切手段,找出这条红线的成因。
随后,她继续进行系统的解剖。打开胸腔、腹腔,检查各个脏器。心脏大小正常,冠状动脉有轻度粥样硬化,但不足以导致猝死。肺脏淤血水肿,切面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溢出,这是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结果。符合窒息征象的一部分,但结合现场情况,更可能是安眠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或中毒性损伤。胃内容物被仔细提取,准备送检,以确定死亡前是否服用过安眠药或其他物质。
最终,她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部。仔细检查头皮、颅骨,均未见外伤。解剖大脑,脑组织未见明显出血、挫伤或肿瘤。
整个尸检过程持续了数小时。濯枝雨全程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冷静,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记录详实。
当缝合工作完成,濯枝雨摘下沾满血污的手套,走到洗手池前,用力搓洗着双手。冰冷的水流冲刷着皮肤,却冲不散心头的阴霾和挫败感。
初步结论:死者林振东体表除左手掌心不明红线外,无致命性外伤。内部脏器未见可致死的急性病变。结合现场发现的安眠药瓶及遗书,死因暂倾向为服用过量安眠药导致呼吸抑制、窒息死亡。
但是......那条红线呢?
濯枝雨看着镜中自己略显苍白的脸和眼底的疲惫。她提取了样本,做了她能想到的所有检测安排,但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科学解释能说明那条红线的来源和意义。它就像一个诡异的符号,一个无声的嘲讽,一个跨越时空的、指向母亲死亡疑云的冰冷标记。
“暂时没有发现原因......”濯枝雨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深深的无力感。她擦干手,靠在冰冷的瓷砖墙上,闭上眼睛。母亲的音容笑貌和那场惨烈的车祸画面交替闪现。
乌枞敏锐地察觉到了濯枝雨从现场回来后不同寻常的沉默。她坐在法医中心的办公桌前,对着那份初步的现场照片,尤其是林振东左手掌心的特写,久久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