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22章 ...

  •   也只有那一年,杨祈去了北京过年,大学后来三年,他都回了济南。不过他在家待的时间很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学校,不上课就帮研究生做试验,住在课题组提供的研究生宿舍。

      除了身边几个亲近的同学,或多或少能意识到他的家庭情况有点复杂之外,他的大学生活跟其他同学的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就像个半透明人一样,游离在核心话题之外,却又适度地留下了一点和别人认识的痕迹。

      班里擅长玩乐的几个男生会说他很奇怪,看上去无欲无求的,但抽烟的时候又像是瘾很大的样子。偶尔碰上他无知无觉的目光,也会觉得这个人没有任何温情,仿佛对面是个人还是块石头于他而言没有任何区别,但如果有什么话题是他感兴趣的,也能看到他和你交流时候专注的样子。

      汪晓晓作为团支书,算是班里跟杨祈打交道最多的女生,但这种交往也仅限于班级活动层面,除此之外,就是冷冷淡淡的同学关系,她觉得其他女生宿舍深夜说小话的对象里也肯定没有他。

      直到有一次。汪晓晓记得很清楚,那是大三夏天的一个雨夜。

      那天晚上,她从辅导员办公室值完班,顶着小雨回宿舍。她本来打算一口气跑回去,但刚开始还能忍受的小雨越来越大,她不得不就近跑到食堂旁边的小超市里先躲一躲,顺便发消息喊室友来接她。

      收起手机摆弄头发的时候,汪晓晓才发现超市门口右前方有个人正在抽烟。

      伞斜搭在那人肩上,挡住了汪晓晓大部分视线,从她的角度看过去,只看到一只手和两指间的一点火星,在紧密的雨帘下一明一暗。

      那时候已经很晚了,校园里人也很少,雨势不降反涨,豆大的雨滴连在一起噼里啪啦地砸到地上,有一种天地混在一起的无序感。

      因此那个人站在大雨里静静地抽烟,格外引人注目。

      汪晓晓又看了一眼,脱口而出:“杨祈?”

      那点不确定在杨祈侧身看过来的时候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取代,她笑,“感觉就是你!”

      杨祈不解地偏了偏头,看起来像是没有听清。

      汪晓晓摆手,提高音量说没事,“就是跟你打个招呼。”

      杨祈猛吸了一口烟,伸手在旁边的垃圾桶上摁灭了那截烟尾,被他缓缓呼出的白气也逐渐融进雨水里。

      汪晓晓看着杨祈撑起伞,朝她走过来,但是没有进超市,就站在门外,隔着一道门槛问她:“你没带伞?”

      她迟钝地点了点头,没来得及说话,杨祈把伞向她倾斜了过来。

      “雨太大了,没法直接给你伞,我送你回去吧。”

      汪晓晓“啊”了一声,杨祈也迟疑了一下,反应过来什么,“抱歉,没想到你可能不方便,那给你吧。”

      “不是,我傻了……”汪晓晓恢复正常,实话实说,“其实我让我室友来接我了,但我现在太冷了,你要是能送我一段就太好了,碰到我室友就可以了。”

      杨祈点头,“可以。”说完又把伞往她那送了送。

      汪晓晓迈步钻到伞下,跟杨祈并排往宿舍的方向走,边走她掏出手机,“我给我室友打个电话……”

      “那是你室友吗?”

      顺着杨祈的声音看过去,一个女生正双手紧紧攥着伞柄朝他们走来,怀里好像还揣着一把。

      汪晓晓仔细看了看,说:“是的。”

      等他们迎面碰上,汪晓晓从室友手里接过伞撑开,从杨祈旁边钻了出去。

      不需要再送,杨祈摆正伞的位置,“走了。”

      汪晓晓看往反方向的杨祈,对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谢谢。

      杨祈扭身,无所谓地笑着摆了下手。

      身边的室友疑惑道:“这不是咱们班的那个谁吗?”

      汪晓晓说:“对,杨祈。”

      这个名字从那个雨夜开始,在汪晓晓的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她跟杨祈的关系也从不冷不淡的同学,变成了能闲聊几句的同学。

      这个转变很自然,直到汪晓晓的室友问她,你怎么会跟杨祈走近了?

      汪晓晓才忽然意识到,杨祈好像没什么朋友,干什么都是独来独往的。

      她想起大学刚开学那次聚餐,杨祈喝得有点多,执拗地对着摔坏的手机想要打电话给谁,那是她印象中杨祈为数不多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刻。

      变得更熟悉一些之后,她问他:“杨祈,你有什么娱乐活动吗?”

      “娱乐活动?”杨祈也在想,“打球?玩游戏?还有什么……”

      都是大多数男生的爱好,跟其他人也没什么区别,汪晓晓不感兴趣地点点头。

      “哦。”忽然想到什么,杨祈说,“偶尔翻一些乱七八糟的消息。”

      “嗯?”汪晓晓八卦的耳朵凑上去,“什么情况?”

      “不是……”杨祈迟缓开口,“是我弟。”

      “你还有弟弟?”

      “怎么?”

      “不是,第一次听你说你家里人。”

      “没事,反正我看起来就很像没亲人的样子。”

      汪晓晓还记得杨祈说这句话时候的笑,轻轻的,却很难过。

      杨祈:“我跟我家里人……关系不太好。”

      “啊,这样。没事,家人没有隔夜仇!过段时间就好了。”汪晓晓只能神经大条地安慰他。

      杨祈对这句安慰无动于衷,分明是不相信。

      “你觉得我努力吗?”

      话题转得突然,汪晓晓诚实摇头:“不。”

      杨祈看着她,等她对自己的评价。

      面对杨祈的注视,汪晓晓不自在地捋了捋耳边的头发,“就是觉得,你对很多事情好像都不感兴趣,根本谈不上努力不努力。除了学习。我也不知道你们家什么情况,但是……反正,人和人之间,见一面少一面,你要不真的努努力?”

      打着商量的语气,杨祈没有正面回应,重复了一遍:“见一面少一面。”

      “对的!”汪晓晓点头,“见一面少一面。”

      这句话或许打动了杨祈,因为汪晓晓敏锐地察觉到,杨祈和家里人的关系仿佛缓和了一些,虽然他仍然不那么开心。

      那年他们大三,那一年,他们走近了要在就业和继续读书之间做选择的分叉口。

      汪晓晓的人生规划一直很明确,她从大一开始就在为保研做准备。她按照学校要求,统计大家的毕业去向意愿的时候,才知道杨祈也要保研。

      朋友那时候本来就认为她对杨祈的态度很微妙,知道他们的选择之后,更是对两个人对外声称没有商量过却一起保研的这种行为的纯洁度表示质疑。

      只有汪晓晓无比确信,杨祈绝对不是那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或者决定自己人生的人。

      说起来,那时候他们的关系远没有别人看起来那么近,但她对他就是有这样的笃定,连自己也不确定这种笃定从何而来。

      汪晓晓有班干部经历,杨祈有实验室经验,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和加分项,因此保研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结果意料之中,他们进了同一个大组,同专业不同导师。

      研一上学期,选课有重合的两个人仍能常常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没课去给师兄师姐打下手的时候也常在实验室碰见。

      慢慢相处中,汪晓晓终于觉得自己对杨祈那点好感不是心血来潮了。是顺其自然,是日积月累。

      只是她没想到,杨祈面对她的示好,态度转变那么明显。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仿佛只一下就被打回了原地。

      汪晓晓不是很甘心,过年那段期间她听了朋友的建议,以试验有问题当作借口给杨祈发消息或者打电话。

      研究生一年级,有什么试验?大过年的,有什么问题?她知道这些理由很荒谬,她只是为了明白杨祈的态度,而杨祈的态度很明确。

      她最后尝试给杨祈打电话的那次,听到他好像正在商场,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贸然挂断电话,虽然跟她通话的过程中,依然是礼貌却生疏地回她每一句闲聊。

      汪晓晓忽然就觉得很没意思,那段时间没有再主动联系他,而他们的聊天往来也停在了她问杨祈打算什么时候回校。

      杨祈回校的那天,她已经到校了。她捏着杨祈到校的时间假装要去买饭,问要不要也给他带一份。

      迟迟收不到回复,她告诉杨祈:“你错过了。”

      就这样她宣告了自己第一次追人的失败。

      一直到清明节前,课题组聚餐,汪晓晓和杨祈都没有什么正面接触。意外的是,饭桌上让汪晓晓感到最放松的,居然还是杨祈。

      汪晓晓才意识到一个让她哭笑不得的事实———有些人,就是要远远的,才算亲近。

      后来她又问过杨祈,那时候他们已经真的是朋友,所以她毫不在意,只是好奇地问杨祈:“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

      杨祈说的什么来着,他说:“不会喜欢别人。”

      这个回答太奇怪了,不过如果是杨祈的话,倒也合理。汪晓晓表示不能理解,但尊重了他的回答。

      只是她不知道,杨祈的这个答案,是他每次回想她这个问题的时候,对自己的说服。

      正如此刻他和杨明朗彼此拥抱过之后,他克制的那颗想拥有更多的躁动的心。

      这一路走走停停充满了泪水,向从未拥有过彼此的这段不可言说的感情告别,充满了勇气。

      我知道你努力过,不服气过,只是来路和去路都风雨交加,有些事情真的由不得你我,所以我给你一个永远不见天日的承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第22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