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射宫一事,锦炽帝亦知道,处置得太明显偏向了簪花宫。
      所以在椒香宫夜宴上,他有意弥补,对皇后、太子的态度柔和了不少,自然饮酒多些。

      当晚他独自宿于昌德殿,被酒力催动下,很快便沉沉睡去。
      到了半夜,忽梦见一巨大乌黑异鸟,飞来眼前口吐人言:“昏君,我护你先祖立功。你不思回报,却纵容我的仇人!”
      说完,那鸟便张开粗壮尖利铁爪,扑面抓来。

      锦炽帝梦中醒来,惊出一身淋漓冷汗,思前想后不知那鸟所言“仇人”是谁。
      或许是因惊吓过度,从第二日起,这位身体一向健壮的帝王,竟开始缠绵病榻。
      宫内太医多方医治,病况时重时轻,一来便是三月,这才痊愈。

      这几个月中,千西屡有新兴起的剽悍部族,入境烧杀抢掠。
      另千北冷原最大的巫灵国,新登基的国君翟雄,也被探知为了立威,正蠢蠢欲动,谋划偷袭千秋国。
      据说此人野心勃勃、阴狠狡诈,又勇武非常,必将是北境长期大患。

      而在国都朝内,没有陛下亲自调解震慑,文臣武将虽不上朝,私下里的纷争攻讦却愈发剧烈。
      锦炽帝在病中,每日皆能收到数封奏报,皆是文武互相参奏是非,令他烦不胜烦。

      这一切,让锦炽帝这位雄主,一边养病的同时,一边心急如焚。
      他在病中常常思虑,若有一日自己驾崩,太子登基继位,以其懦弱无能,内忧外患必致无法收拾地步。

      凤兮公主经过上次被罚一事,较以前矜持稳重了许多。
      她因要随母妃侍奉父皇疾病,趁机得以在簪花宫和昌德殿之间来回行走,旁人也无理由议论。

      锦炽帝日日看着公主,发现她已在不觉间,出落成婷婷少女模样,通身气质愈发与自己相像。他心机一动,便又想起神武女皇的事迹来。

      神武女皇是千秋国历代先皇中,唯一一位女君主,其本为上一代国君的长公主,也是文武双全,而且性情豪烈、胆气非凡。
      当时,千西以外连年大旱,不少邦国闹起饥荒,饥民无路可走、群起作乱。
      那些邦国的朝廷,便趁秋天千秋国粮食成熟时,网罗流民大举纠集进犯边境。这时,又赶上老国君驾崩,几名皇子年级尚小,无人可堪主持大局。
      文武官员见形势危急,便一致推举长公主继位。

      长公主登基后,对内整饬朝堂秩序,对外亲自领兵出征,很快便击退敌人,后来却又打开本国粮仓,赈济那几个邦国,帮助灾民度过饥荒。
      这些邦国既感戴千秋国女皇的恩德,又畏惧其威严,从此以后更为死心塌地臣服。是以女皇在位期间,千西边境再未燃起半点烽火。

      锦炽帝年幼时,跟随父皇去太庙拜祭祖先,第一眼看到神武女皇画像,印象就极为深刻。
      后来再大些,详细知道了女皇的丰功伟绩,对这位先祖更加佩服神往。
      谁能想到,如今自己也得了这样一名文武双全的公主,深具比肩神武女皇的潜力,实在神奇。
      再想锦鲤太子,都是一父所出,天资禀赋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芝兰玉树,歪枣苦瓜,一个实勘宝贝、一个无所可取。

      于是,锦炽帝还在病中时,便渐渐打定主意,要审时度势、效法祖先,废弃太子储君之位,改立凤兮为“皇太女”。
      他要让自己的公主,将来登上大位,也如神武女皇一样守护千秋国国祚,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代骄主。
      如此以来,将来在地下,他也可以据之向列祖列宗表功。

      有此想法之后,锦炽帝先说与在身边侍奉的咸余夫人听,问她看法。
      咸余夫人正亲手端着一碗才煎煮好的汤药,一边用汤匙小心搅动、口中吹气,好凉一凉喂给陛下吃。
      听到让凤兮微储君的话,咸余夫人握着汤匙的手微一颤抖。她很快镇定下来,不动声色地将药碗轻放在榻边几上,跪下回道:“陛下所言乃是朝政,妾身不敢妄议。”
      锦炽帝将咸余夫人神情看在眼里,也不再多说什么,只略抬了抬手,说道:“给朕进药吧!”

      这时,凤兮从门外转进来,上前扑在父皇身边,娇声说道:“父皇方才的话,女儿都听到了。父皇可是要让女儿将来也做皇帝?”
      锦炽帝握住闺女的柔嫩小手儿,微笑问她道:“如此你可愿意?”
      凤兮想了想,摇头道:“女儿的最大愿望,是做一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将来与龙意哥哥并肩驰骋沙场,保卫千秋国的边疆!”
      锦炽帝病中仇闷了这么久,终于开怀一次:“哈哈哈!若做一名国君,岂不比做大将军更加威风?”

      这天散朝后,锦炽帝便邀乌老太师来昌德殿书房,先与他秘密商讨易储之事。
      乌老太师深知陛下的担忧为难之处,然而废储再立,本就容易动摇国本,何况将要立的又是位女储君,尤其惊世骇俗。
      委婉劝说之后,见陛下已经铁了心,老太师只好照旧竭尽其忠,承诺全力去劝服武官同僚,赞同立公主为储。

      乌老太师明白,若要劝服众武官,最大难点在于咸余夫人的出身。
      公主的外祖父咸余驰,乃一名地方文官,虽说品级不高,也难免遭受武官们猜忌敌意。
      然而武官团体并非铁板一块,以自己的威望,也不是帮不上陛下的忙。

      过了几日,老太师再来昌德殿复命。
      武官同僚中,果有几名顽固不化的老家伙,生怕公主将来继位后,会偏向文官团体,所以宁死也不赞同此举。
      至于其他青壮武官,毕竟多身处疆场一线,深知千秋国周边强敌做大之势,倒是愿意放下成见,支持公主继位。

      接着,锦炽帝又召见宰相南宫非。
      这位南宫老相已过八十高龄,家族到他三代为相,乃千秋国有名的“宰相专业户”。
      老相精明强干、忠诚正直,恰身份也甚特殊,其父族为文官豪门世家,母族却为武将元老荣家,恰是朝中平衡文武关系的得力重臣。

      因年岁已高,老相久不上朝,但也未正式告老。
      六部官员的奏报,锦炽帝除非遇到极端棘手之事,轻易不叨扰他。
      这次听说陛下召见,老相猜测朝中定有惊天大事,赶紧命人抬自己进宫。

      听完陛下想法后,老相沉思良久,终于长叹一声,说道:“废太子而立公主,无异于自抱梁柱而摇晃太庙。然则,千秋国的宿命便是不可势衰,代代皆需精明强干之主,实属无可奈何之计!”

      老相出宫后,先发帖将文官各派系头脸人物,一并请至相府设宴款待。席间,老相突然问道: “若有一日,千秋国大厦倾覆,尔等当如何?”
      众人答:“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老相再问:“现下内忧外患又起苗头,如何能使之不倒?”
      众人再答:“吾辈当竭力辅佐陛下,君臣一心,定能破除大患!”

      经过几句言语引导,眼见这些文官已入彀,老相心中一喜,接着问:“陛下可算得上英明神武之君?”
      众人答:“陛下继位之初,千秋国也曾边患深重。然陛下亲率大军出征,吾等文官在朝内兢兢业业施政,国家这才转危为安。陛下自然圣明!”
      “陛下日渐衰老,若继位君主不如陛下,又当如何?”老相再问。
      “这…”众人听了,皆想起有关锦鲤太子的不堪传言,心中不由恐慌。

      这些文官世家,多在这块丰腴富裕地界上,生息了千八百年。虽历经改朝换代而不倒,但逢着大乱、兵戈千里,也不免遭受杀戮流离祸害。
      眼下经过老相点醒,他们全都恍然大悟,担忧起来。
      若将来锦鲤太子登基,外不能平邻邦敌寇,内不足威震朝野,只怕又有血雨腥风。
      到那时,家族借本朝太平之世,苦心经营的财富产业均会化作乌有,糟糠之妻、美貌小妾,还有子子孙孙俱得遭难。

      有人忙问:“相爷召我等入府,便是想议论此事?”
      老相缓缓摇头,浅笑道:“都是闲话,不必放在心上。老朽虚度光阴,不过是无聊,想与诸位欢聚共饮罢了!”
      他越如此说,在座文官越心中惶然不安。这些人表面仍吃喝谈笑,实则都在仔细思索回味,不由地私心杂念泛滥起来。

      吃到酒酣耳热,有人终于忍不住,大声叹息道:“若论当今皇室后代,并非无忧明君圣主的种子。簪花宫的凤兮公主,小小年纪,便已显露不凡文武才能。只可惜,她终究是位公主!”
      “公主又如何,难不成你忘了,本朝曾出过一位神武女皇?”
      “这样说,倒提醒我了。公主与神武女皇,竟有十分神似!”
      “然则陛下已有太子,又怎轮得上公主继承大统?”

      “不如我等一起进言,再请老相出面说服陛下,另立皇太女如何?”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若想保千秋国社稷安稳,君主之位必得能者据之,而非定要论个长□□女!”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快打住!”
      “怕什么!与其坐等国破流亡,不如眼前便拼死进谏,搏出个一线生机!”
      ……

      老相高坐主位,众人皆以为他耳聋昏聩。殊不知,所有人的言语,早就被一一记录下来。

      当晚,老相便手书一封详细密奏,其中对文官态度的判断,与武将大差不差。
      大多数文官虽出于私心,却可为我所用,促其全力支持易储。
      另有数名年老文官,因与武将结过大怨,凤兮公主又是乌太师的武学弟子,所以固执反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