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听到父亲带着玩笑意味的话,刘昀同样玩笑道:“确实是两位‘美玉’,只可惜不是我挖来的。”

      “既然不是挖来的,那必定是‘得其所哉’,所以‘随踵而至’。”
      刘宠接连用了《孟子》和《战国策》中的两个典故,用来打趣刘昀。
      好在刘昀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荒废子、经的阅读,能跟得上刘宠的思路,知道他这是在笑他“总是能捯饬一些名堂,让四路八方、各行各业的奇才集聚一处,与他一起琢磨,还甘之如饴”。

      虽然陈王的这句打趣充满了夸张的意味,但有一点没说错,这些年他确实在想尽办法地招揽人才。
      就像不会有商人嫌弃自己钱多一样,对于能人异士,刘昀也是秉着多多益善的想法,不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招揽人才的机会。

      只是这回与先前的情况迥然不同。
      诸如柴玉、韩主医这样的技术型专攻人才,他可以用专业知识、未来前景、从事研究的环境来吸引他们。但对于荀彧与戏志才这样的文臣、谋士,上面这些东西都是虚的,要让他们生出投效之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身份、文才、谈吐气质,这些都不是他们挑选主公的参考条件。像袁绍那样出身名门、博学多识、仪表不凡的三公之后,都留不住荀彧,刘昀并不会狂妄自大地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天选之子,能让荀彧对自己另眼相待。
      他只能尽力而为,抱着“只要努力过就不会后悔”的想法,放手一试。至于结果如何,那真的只有天知道。

      “阿父莫要埋汰我。若是我真的能让荀文若、戏志才‘得其所哉’,从此为我出力,那我每天都会乐得多食半碗米。”

      上回成功招揽了张辽和高顺,他一连三天狂干三碗饭,叫母亲谢氏看得心疼,以为他处理事务过于劳累,还让庖厨给他多炖了一只鸡。

      “荀文若?”刘宠对这个名字甚为陌生。他离京已久,又常年居于封地,极少外出,对荀家年轻一辈知之甚少,“可是荀季和(荀淑)的后代?”

      刘昀回道:“正是荀季和之孙。”

      “难怪。”刘宠露出恍然之色,一口饮尽杯中物,“吾儿勉力,为父为你擂鼓助阵。”

      “……那倒也不必。”如果不阻止,刘昀十分怀疑自己老爹真的会去找一面鼓,当着荀彧和戏志才的面狂敲,“万事讲究一个‘缘’。得之吾幸,失之天命[1],总不能天下奇才,尽入我一人城中。”

      刘宠这才歇了助威的心思,与刘昀碰杯:“那为父提前祝你——旗开得胜。”

      一夜无梦。

      第二天,刘昀起了个大早,准备到驿舍关心一下几个客人,问问他们有什么住不习惯的,略尽东道主之谊。

      出于一些避讳,陈群昨日没有入住王府。基于陈群本人的意愿,刘昀同样将他安排在驿舍的客房,位于荀彧与戏志才的隔壁。

      因为住得近,也不用考虑行程,他让人将车子套了马,缓缓向驿舍行进。

      就在距离驿舍还有半条街的时候,一处小酒肆前忽然乱作一团,十几人围在一处,嘈杂胶扰。

      身边的随侍知刘昀的行事,立即道了句“世子稍待,我去探一探”,便往人群的方向走。

      站在刘昀身侧,略落后一步的高顺左右环视,按着刀柄,时刻警惕着四周。

      不久,随侍回来,汇报缘由:“有一人忽然昏厥,不省人事。”

      刘昀神色骤变,立即走入事发地。

      “请各位让开,别围着病患。”

      众人回头,有不少人认出刘昀的身份,即刻让道。

      刘昀大步流星地靠近昏迷之人,蹲下.身检查。呼吸正常,心跳正常,不需要做心肺复苏。但是现在不知道昏迷的原因,不宜轻易搬动。
      “立即请‘援济堂’的坐堂医工过来,告诉他——‘有人因为未知的原因忽然陷入昏迷’。”

      随从应下,领命而去。

      在等待的过程中,刘昀稍稍敞开病患的上衣,减少对呼吸道的压迫。眼见围过来查看情况的人越来越多,刘昀不得不出声制止,让随行者隔开围观之众,让他们站得远一些,以免影响附近的空气流通。

      他并未发现,在十丈之外,有一人站在拓桑树下,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荀彧要去市肆购置笔墨,正巧经过此地,看到刘昀蹲在一个倒地不起的挑夫面前,为他检查呼吸与脉搏。

      荀彧的旁边亦零星地站着几个人。大多数都好奇地往酒肆内张望,唯有一个穿着短褐的老者,焦急地踱步,既想要上前,又顾虑着什么,不敢挪动。

      眼见老者抱在怀中的竹篓逐渐倾斜,里面装得满满当当的陶碗就要倒出,荀彧连忙扶了一把,出言提示老者。

      老者忙不迭谢过,小心地将竹篓重新抱稳。

      片刻犹豫后,荀彧斟酌着询问:“耆老,可是在担心那位昏厥的人?”

      “啊?”老者先是一愣,旋即回答,“我不识得那位挑夫,可也祈盼他能熬过这一劫难,要不然,他的家人——唉。”
      说完,他又焦灼地往那个方向瞥了一眼,
      “若是真的回天乏术……只希望世子不要为此介怀。”

      “世子?”听到意料之外的称呼,荀彧凝目远眺,又将目光转回老者身上,“耆老何出此言?”

      “世子心善,见不得亡殁之事——”
      老者年轻时读过书,用词颇为文气,
      “尚在舞勺之年,便扶倾济弱、敬老恤贫,时常关心民瘼,多有济民之举。”
      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昂首顿足,“若非世子带人研制水车、推镰等物,光是前年的那场蝗旱之灾,就要断送无数人的性命。”

      旁边一个挑担的木匠听到这话,搭了一嘴:“正是。我本住在沛国,因兵荒出逃,全仗世子怜悯,予我生计,方能苟活至今。”

      又一个驻足的儒生道:“你们莫要担心,方才早有人发觉不对,去‘援济堂’寻人了——说起这‘援济堂’,那可是世子一手创立的公署,里面的良医不计其数。但凡有突发疾病、因故受伤的人,不拘身份,都能到‘援济堂’求医问药。”

      似是在沉重的氛围中打开话匣,周遭的人你一眼,我一语,从救危扶伤的“援济堂”说到推进农业的“归本居”,又从物美价廉的“同行栈”说到兴修水利的“天工阁”……众人皆带着向若而叹的神色,虽未有一个字提到拥护之语,却无不透着尊崇、感戴之意。

      荀彧垂袖而立,敛眸凝思,腰间革带上的香囊绦带随风摇曳,一如悠荡的思绪。

      直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冲开波浪,将飘远的思绪拉回。
      “世子殿下是好人,他把我和爷爷从野狼的口中救出,还给我家送了东西。”

      循声望去,是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垂髫小童,正咬着指尖,说着童言稚语。
      他的旁边跟着一个头发灰白的农夫,似是他的家人,见他吮手,连忙将他的小手按下。

      见引来了目光,老者担心旁人误会,赶紧解释:“我与孙儿在回家途中遇到野狼,险些丧命。关键时刻,多亏世子出手,才得以保全我二人的性命。那时世子不但关切询问我二人的伤势,还派人将我们送到‘援济堂’。我因为感激世子的救命之恩,自觉无以为报,便将家中近日的收成全部送予世子,求世子收下。”

      说着,农夫的眼中溢出几分湿润,“不久,世子让人送来数石粮食,说是回礼,并言,‘来而不往,有违曲礼’,他既然安心收下我的礼,便也让我安心收下他的礼。我虽然没多少学识,却也知道——世子此举是为了顾及我的心迹与颜面,又担心我送出物什后,家中会不好过,便用《曲礼》之法,将粮食回赠于我……”

      听完这一段往事,荀彧冉冉抬眸,望向被人群阻隔的酒肆。

      医者背着药篓与行囊,急冲冲地赶至,为患者扎针施救。
      刘昀仍单膝着地,替医者持着置针的木匣,神色沉凝地在旁协助。

      过了许久,病患终于苏醒,所有人都面露喜意,刘昀亦露出从方才至今的第一个微笑,起身,顾不得擦汗,先为医者递上水囊。
      他的衣摆沾染了灰尘,挂在腰际,象征极贵身份的水纹紫色绶带也被斑驳的泥泞污损,他却只是浑然不在意地拍了拍,与守卫一同将病患抬上门板,目送他们离去。

      行人各自忙于生计,人群渐渐散开,酒肆前的上街只剩下零星几人。

      刘昀这才有空整理自身的仪容。
      他的外袍和配饰都弄脏了,虽然能拍掉大半,但是按照汉朝的礼数,顶着这副模样拜访客人,不仅象征着轻视与不尊重,更是一种失礼。

      趁着天色还早,赶紧回府换一换,还来得及。

      刘昀正准备打道回府,哪知刚一转身,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 作者有话要说:  [1]8个字出自徐志摩。
    -
    叮——您的自来水已上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