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23章 ...

  •   比如蛋爸蛋妈花巨款买的咖啡机和料理机,说实话与我的消费观念并不匹配,但他们乐意而且不用我们承担费用自给自足,这就很好。虽然那咖啡机用咖啡豆搞出来的咖啡,真的让我一言难尽。搞这个字真的很神奇啊,无数种意义放在不同语境,都怕听者会错意,就跟英语的“do”一样博大精深。说回咖啡,我喝到第一口就觉得还不如我们家里的经济实用型咖啡机,但嘴上还得顺毛撸,说咖啡豆就是不一样,自然就顺带夸了蛋爸的咖啡机。谁料回到家后,蛋哥对我说,还是咱家咖啡好喝,村里的说不出来,就差点意思。我说,哈哈,我也这么觉得,就是没好意思主动抢先说出来,更不敢在蛋爸面前有所违逆。蛋哥说,哎呀他高兴就好,反正我回到自己家里,真的感觉好舒心。我说,村里面包贵没错,但他们买了新车又买跑车,还一年三到四次出国旅游,这些花销可不小,也没听他们说贵啊。蛋哥说,可不是嘛,反正没找我掏钱就挺好。哈哈,换在国内,父母的钱不给子女花,子女吐槽父母,皆是离经叛道吧。但是城市里的确有很多双职工再加上生儿育女,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特别还想贷款买房的,自己基本就是月光族,很难有其他的打算。如果有父母过世可以继承财产的或许还能缓解一些经济上的压力,否则基本就是靠自己。那些想接济儿女的父母有很多自己尚且泥菩萨过江自顾不暇,更何况还有几个子女,到底帮衬谁好呢?落下一个明显不公平的名声,面对儿女们又该何去何从?难怪,多子女家庭很难做到真正公平,难免都会有偏爱而造成嫌隙,到了最后反而到老年而缺少儿女关爱。得到多的,觉得还可以更多,比如该把给其他姐妹的都给自己。得到少的,觉得十分不公,那父母赡养一事就更该由获得多的那方来执行,凭什么是自己?凡此种种,可以怪父母养育时候没有顾及周全,但他们当时选择生下多个子女,也是为了孩子的角度考虑,希望孩子大了互相有帮衬,不至于父母离世后一个人孤单。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活得自私一点,未尝不是一个好答案。
      听蛋爸说,蛋弟的女朋友在大女儿还在读学前班时就亲自下场教孩子学习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我听了简直叹为观止。因为在德国,鸡娃的家庭不是没有,那也是城市里的居多,而且在我的印象里,蛋哥也是被父母放养的那种。原来蛋爸一边说自己的大孙女被学前要求太多,一边是变着法的夸自己和蛋妈对两个儿子也是撸起袖子在家辅导学习。有一刻,我有些恍惚。因为蛋弟的大女儿现在幼儿园的学前班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学前教育培训,等着明年去上村里的小学。她也不过才6岁多,已经开始学习字母和数字识记咯。我呢?我5岁多的时候离开幼儿园去了小学,读的也是学前班。我记不清自己学了什么,只记得跟同学比较疏远,而且到了小学学习拼音的时候也很吃力。我爸天天在家守我写作业一个月,习惯养成后就不再管我。据蛋哥说,蛋妈有几年都没工作,他读小学的那四年,蛋妈基本每周两到三天都陪着蛋哥写作业。直到她也到幼儿园工作后,才慢慢让蛋哥自己学习,因为也实在没时间。蛋弟的大女儿装着小大人的样子对我说,情况很复杂,反正现在就是在幼儿园里学前培训,家里妈妈也天天让我练习。喔,原来德国的分工也是这样,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教育娃娃。蛋爸说,父母不以身作则在家教育好娃娃,却单指望孩子自己出息是白日做梦,但准小儿媳妇要求过分了,娃还没上小学呢。我想说,有时候学习习惯和起跑线是一回事,更多的是孩子有没有学习那个天分和劲头。虽然,我爸一直说,在国内就算教育和文凭已经不如他们当初那么值当,但依然是普通人家获得好营生的最重要的投资了。
      原来蛋哥家里上下都知道这个道理,只不过是孩子大了以后,发现他适不适合读书,或者说家里能不能撑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努力引导,但如果发现事与愿违也会顺其自然。我一直认为蛋弟及女友选择职业培训是因为这样简单容易,毕竟读书烧脑费心,还要影响开工时间,德国的双元制就是为了避免大家太卷,最后都能殊途同归嘛。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脑力劳动走到最后才是大赢家,毕竟体力劳动吃的是青春饭,而且还会给身体带来一些职业病。可是有的人就是读书不行,或者家里也没那条件,就轻易放弃投身到打工人的行列了。蛋弟女友是家里独女,还有一个妹妹小时候因病去世,她大约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和大伯一样,有一个较为体面而且不用为之干足50年才能退休一眼望到底的职业生涯。
      对了,说到小孩因病去世,村里听到的还不少。除此之外,生下来就是弱智儿童的,蛋哥那个千百人的村里,我知道的就有4个,特别震撼。有一个女生比我和蛋哥小了5岁左右,至今依然上厕所也需要妈妈跟着,平时去镇上一个特殊机构干一些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工作,每个月拿回一些零用钱。她妈妈和蛋妈一起在幼儿园上班,还有一个大两岁的女儿一切正常,只是现在依然每天和她爸爸开车去60公里开外的城市上班,跟着父母住在村里,至今没有婚嫁。很难说弱智儿童是基因还是生产时的错误,但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并平安长大,原来并不是那么理所应当。只是,在发达国家的村里听到这么密集的现实故事,心中还是难免不安。这里还没提及那些在妈妈肚子里莫名其妙的死胎,也有家庭与医生对簿公堂,但基本都是失败告终。很难想象这些家庭和父母是如何走出阴影,原来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放在第一或第三世界,就会有很大差别的。只能说城市里,人口流动快,大家私下接触不多,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不清楚而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