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传说 ...

  •   “韶华,把这壶酥油茶送到对面次仁大叔家去。”

      “好。”

      “等等,还有这些个炸果子,你也不爱吃,也一并送去吧。”

      “好。”

      韶华拎着篮子就往外跑,外面的天,出奇的蓝,又出奇的近,仿佛一踮足,人就融于那抹碧海晴天,不在其下,却在其里。

      阳光有些晃眼,韶华顺着不宽的街道看过去,白色的房屋,点缀着缤纷的色彩;屋檐垂挂的五彩幡,迎风招展;墙角繁复的图案,绚烂的花桠枝柯……是一个外乡人难以理解的美丽与神秘,映衬在蓝天白云下,这里,是另一方净土,仿佛离俗世很远,然而在韶华心中,却又出奇的近。

      “哟,又来送东西?”

      “次仁大叔,这些都是旺姆大婶给你的。”韶华一面笑,一面递上水壶并一个包裹,炸果子的油溢了出来,原来淡黄的粗布颜色有些发沉,一圈圈的漾开,渐渐分不清布帛原来的颜色。

      “好,好,好,进来坐坐吧。”次仁大叔张开双手,他的手又粗又大,骨节突兀,稍有变形,黑红色的皮肤,与旺姆大婶一般无二。拉着韶华的手,咧嘴一笑,脸上便如开了一朵皱菊,眼角唇边,全是深入皮肤的纹理。“果然汉人不同,说是十六,怎的和我家刚满十二的小桑珠也差不多少。”

      正说着,门帐一掀,露出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冲韶华笑,却甜甜的唤次仁大叔道:“阿尼(藏语爷爷),韶华阿姐来了。”

      藏族的少女,眼睛黑白分明,头发束成无数细辫,从额顶中分开来,显得额头光洁漂亮;小辫上缀着各式璎珞、珊瑚,小小年纪,端得艳丽明媚,一展眉、一咧嘴,笑容毫无保留,便如这高原灿烂的阳光,与内地人竭然不同。有些像印度人,但没印度人那样深入骨髓的媚态,倒多几分自然与质朴。

      韶华一向觉得印度人媚虽媚,有些显脏象,不若这高原上虔诚单纯的民族,虽然也黑,却是骨血相连的亲切与宽容。许是心理上先接受了,看什么都漂亮美观,连他们的传统民居——碉楼,看上去也整洁大方,繁复的色彩,不过是点缀,妙在恰到好处,并不见得喧宾夺主。

      次仁大叔家与大多数藏民一样,屋内供奉着佛龛,衬着客厅内壁色彩丰富的吉祥图案,及五色布点缀的经幢——显明的宗教色彩,融入他们生活的点滴。

      韶华初来时,只觉得稀奇,过了几年,眼睛虽熟悉了,心灵却开始慢慢受其感染,仿佛人被祥云托着,再贫再苦也有限。倒有些明白,为何这里生活如此艰难,然而每个人的笑容却发自心底,幸福而坦然……有寄托总是不一样的,可惜韶华还是俗世红尘一凡夫,辩不明前路方向,模模糊糊,总有些恍然。

      “韶华阿姐,旺姆大婶怎么没来?”不待韶华招呼,桑珠已跟着坐在她身旁,就手抓起几上的油果子,吃一口,又喝一口酥油茶,让道:“阿姐吃果子。”

      以为是水果呢,其实只是油炸的面食,韶华摇了摇头,看着眼前比自己小几岁却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桑珠,不自觉便笑了,“听说旺姆大婶的儿子要回来呢,她忙着准备,怎么得空?”

      “哦?这么说,却巴真要回家?”次仁大叔在一旁插话,眉心一蹩,自言自语道:“算来,这孩子也去了有整五年了。”

      “阿尼,却巴阿哥长什么样儿?”桑珠有些好奇。

      韶华在心底算着,旺姆大婶的儿子走时,桑珠也不过五、六岁,自然记不清楚,但周围邻里倒常提起,听说年纪也不过十七,声望却很高,说起来,也因为他从小出家,如今又在布达拉宫供职。

      “长什么样儿?你小时候惯爱缠着你却巴阿哥玩耍,这会儿倒又记不清了。”次仁大叔见韶华不肯吃油果子,满斟了一碗酥油茶推到韶华跟前,接着道:“你也没见过却巴吧?”

      “嗯?”韶华正自走神,听这么一问,恍惚笑道:“虽没见过,听也听成熟人了。”

      “呵呵,也是,这孩子打小没爹,着实吃了些苦头,幸而那年被活佛看中,又在寺里熬了些时日,到底显贵了,连带着他阿妈也跟着享福。这整个拉萨城都知道,却巴年轻有悟性,旺姆老而有靠了。”

      来了这两年,韶华总有些糊涂,虽然知道藏地全民信佛,信仰坚定得有些固执,也因此出家人地位不同,但这样前仆后继的剃了头发做僧尼,总有些异象。

      有时候她想:是不是人人都禁欲了,人类不能繁衍生息,那时候就能人人成佛?只是满天诸佛,没人去拜,又会不会寂寞?每次想起这个,就是个死结,没有出口,因此特别可笑。

      “阿姐笑什么?”桑珠侧着头问,她的侧面很好看,因为线条分明、轮廓清晰,倒比过于刚硬的正面更多些动人之处。

      韶华笑而不答,转向次仁大叔道:“我听旺姆大婶时常念叨,倒盼她儿子还俗回家呢。”

      “还俗?旺姆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再过几年,总要还俗的。”提起这个,次仁大叔有些淡漠,低头慢慢嘬了一口奶茶,仿佛出家、在家并没有韶华想得那样矛盾。

      虽是盛夏,高原早晚却凉,眼看着天将暗了,热气渐消,奶茶的蒸汽蒸腾上来,次仁大叔的面目变得有些模糊,徐徐上升的白雾将屋子里的三个人都笼罩在内,韶华努力睁大眼想看清楚些,但是心里却开始混沌,如一滩水,搅了泥,慢慢变混,渐渐看不清了,最后只是一个泥黄色的印迹。

      匆匆告别,最怕这样半梦半醒的状态,一路上,有熟识的邻里从窗户伸出头与韶华打招呼,那样陌生的语言,韶华竟能不学自通?!这实在难以解释,她一面小跑,一面啊啊应着,只听见身后两名阿妈的声音顺风传来,“玛吉阿米(藏语:未嫁娘),旺姆家的却巴什么时候回来?”

      “我不知道。”韶华喊着,人已经跑远了,她当真不知道,只知道这个却巴,人还没出现,已经引得四邻纷纷议论,还带着些期盼与敬仰……与韶华心底的漠然竭然不同,她们,是已经把这个出家五年就已在布达拉宫供职的喇嘛当作一个异人崇拜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传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