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关于《小满》 ...

  •   说起仓央嘉措,你也许并不认识,但说起他的名号,应该无人不识,再说起他的事迹,也许会有更多嘘唏。

      他是西藏格鲁派六世DALAI,布达拉宫却没有他的灵塔和绣像;他是藏传佛教最高代表,却一生都在追求人性与爱情;他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英年早逝,却永远活在藏民心上,是真正的转世活佛;他甚至来不及在佛法上有所成就,他的成就是用他的经历、他的心、他的灵魂去感悟、去验证、去超脱——佛原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明,佛原来只是最初的人心、最后的解脱、最圆满的升华,也是最高的释然。

      历史不必追溯,不用执着,我相信,每个人心底,都有自己的仓央嘉措,都有自己的迷茫与困惑,都有自己的挣扎与妥协。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仓央嘉措,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的探寻,不断的自问,不断的追索。也许能得到答案,也许不能。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认真的活过,就像仓央嘉措一样,从来不肯放弃内心最深入的渴望与信仰。

      这篇文,最初想取名为《小满》(篇中女主人翁的名字),但乍一看,不太容易理解;后来又想叫《信仰》,因为爱情本身也是一种信仰,但这个题目太大、太严肃,不好掌握。最终想要定名《浮生若梦》,其实也是想表达真假虚实难辨的一种状况,就好象庄生梦蝶的迷糊,这样颠倒无序的困顿,一直以来也困扰着我,时常会去想——究竟浮生,是否真实?!可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最初的《小满》更容易记忆,虽然简单,但从感觉上说更符合我的直观印象。并且,《小满》本身也有一定的意义,这个当然在文中慢慢叙述。

      休息了多久?好几个月,算是我近几年来的低潮期,甚至连一向热衷的旅游都有些提不起兴致。一是因为《懊侬曲》吧,前几天回顾,居然哭了很久——我还是很心疼那个名叫绿珠的女子,好象心意相通一样的脆弱;二是因为《小满》。其实我只是借仓央嘉措的一生,来写我自己心中对爱情、对生命、对信仰的理解,与以往的文章一样,政治只是背景,不是主题。但因为这个人本身的特殊性,我甚至不能提到他的封号,因为是敏感词。这让我自己很无奈,也造成文中某些称谓上的不统一。

      写他,一定会有争议的,或者说压力。不写,心里又憋得慌。有亲提议我先放一放,写别的题材,以后再说,但其实,我算不上一个职业写手,业余的表现就在于我的随性——想写的如果不能写,也实在写不出别的什么好故事。

      所以我又想,写吧,不一定发表,写文的人,应该能耐得住寂寞。于是提笔、犹豫、斟酌、徘徊……写了一些,又毁了,又写,一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是俗人,需要与亲们的沟通与交流。于是决定发文。

      但是如我所说,这题材本身就是特殊,如果亲是历史严谨论,请绕道,因为我只是在说一个虚妄的故事,与历史无关;如果亲有民族主义倾向,也请绕道,我始终认为,国家概念必须高于民族概念,和平与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富裕幸福的基础。

      感觉还有很多话想说,一时又想不起来,文中慢慢叙述吧,也希望亲们能继续支持我,支持一篇能让你们喜欢的文!

      另:本文开始有两个线索,不用怀疑,现代的韶华与古代的小满,是同一个人,但她们的现代、古代的故事是两根平行线,挨得再近,也互不相干。

      当然有一条线索会在适当的时候断掉,让女主能一心一意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何时断?为何断?这些具体问题,只能等待时机了……

      关于文中引进的仓央嘉措的诗,一是因为他的原诗是藏文;二是因为年代长了,原诗是不分段的如同民歌一样的形式,又被后人加了许多进去,所以,很多诗是否为他原创,本身就有很大争议。我按照普遍的译法与一般的观点引用他的诗文,但这些文字本身经过翻译、经过岁月,与最初的样子是否相同,这个无人能知,只能说,仓央嘉措活在藏民心中,也是我心中真正的活佛!

      再次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亲!!

      鞠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