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十七这日乃是钦天监选定的黄道吉日,庆恩宫李妃一宿不曾安睡,早早地就起了身,命宫女们替晋王世乾穿戴齐整,将一应物品收拾妥当,又拉住他小手细细叮嘱道:“从今儿起乾儿就要进学了,从此便是大孩子了。待会见了郦太傅,可一定要恭谨有礼。郦太傅是我朝第一大才子,学识渊博,乾儿要听太傅的话,认真读书,不可贪玩,知道了吗?”想到皇上终于准了自己的请求,下旨令郦君玉出任晋王太傅,心中满是欢喜。郦君玉是皇上最为信任宠爱的臣子,由他担任太傅,日后乾儿在朝中便也有了依靠。

      世乾虽只五岁,一向十分懂事,应道:“是。”小眼睛骨碌碌地转了一转,忽然问道:“母妃,郦太傅是不是乾儿从前在太后娘娘殿里,见过的那个美得不得了的神仙?”李妃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不由失笑道:“‘神仙’这两个字,可不能乱说。这又是谁告诉你的?”

      世乾答道:“昨日乾儿去给公主姑姑请安,听姑姑说的。乾儿问公主姑姑,郦太傅是不是神仙,姑姑也不肯答,只一个劲儿地笑。”李妃闻言心中一动,依稀想到了些甚么,待要细思,却又不甚明了。见时辰快到了,替世乾将衣袍理了理,领着他到宁寿宫见过太后,又到坤宁宫来见刘后。

      刘后不冷不热地说了几句。李妃素来隐忍,想到皇后自大婚第二年小产之后,一直并无所出,皇上只有世乾这么一个皇子,立为太子是迟早的事,自己总有苦尽甘来的一日,心中不愠也不恼,陪笑着奉承了几句。从坤宁宫出来,又到乾清宫去见皇帝。

      皇帝才刚退朝回宫,见过礼后,提及进学之事,李妃借机特意说道:“说来也巧,皇上可还记得,乾儿与郦太傅还曾见过一面呢。”皇帝奇道:“是么?几时见的?朕可记不得了。”李妃笑道:“怨不得皇上记不得,就连臣妾原也记不得了。倒是乾儿这孩子,难为他小小年纪,一年前的事情,居然至今都还记得。这可不正是郦大人和乾儿两个人的师徒缘分么!”说着将先前世乾的话语原样转述出来。

      皇帝听了也不由失笑,摸摸世乾的小脑袋,说道:“乾儿小小年纪,却也能够分辨美丑。”随即正色道:“郦太傅的相貌自然是极美的。但乾儿是要跟太傅读书学真本事的,相貌如何那是小事,太傅自己多半也不喜听人议论,你今后可不许再提了。”世乾答应道:“是,父皇。儿臣知道了。”

      皇帝又道:“时辰不早了,郦卿家只怕已在毓庆宫候着了。他统领兵部,如今前方平叛大军正与叛军相持不下,军政大事繁重,以后乾儿要早些过去,若是太傅还未下朝,就自己先用功温书,这方是尊师之道。好了,这便去罢。”说罢唤过权昌,命他送晋王去毓庆宫。

      李妃从乾清宫退出,想了想,顺路来到安平公主所居的潇霞宫。问过宫女素素,打听得公主竟然在小厨房里亲手准备一道菜肴,不禁大奇,自己进宫七、八年了,从未听说公主下过厨房。来到后殿小厨房,远远地就听公主的声音怒斥道:“……你倒是早说啊,本宫都忙活了大半日,这会子才说……”当即笑着走进去,说道:“公主亲自下厨么?今日我可算有口福了。”

      公主见到她,喜道:“贤妃来得正好,早听说你的手艺宫中第一,快来教教我罢。这些个奴才丢三落四的,害得本宫一会忘了这个、一会忘了那个。这么一道小菜,我从早上忙到现在,还是给弄砸了,口味一点不对,正要重新做过呢。”李妃见公主裙上、脸上都是面粉,厨房里热气腾腾,她额头、鼻尖已微微出汗,不由越发纳罕,问道:“公主这是准备做甚么呢?”

      公主指着桌上几面大荷叶,说道:“我昨日路过御花园,瞧见荷塘里一池碧油油的荷叶,不知怎地,记起了从前吃过的一味荷叶粉蒸肉,一时嘴馋,就命人采了些荷叶,想做来尝尝。”李妃笑道:“公主想吃荷叶粉蒸肉,差个宫女跟御膳房一说,又或是派人来告诉我,哪里还要劳动公主大驾、亲自动手呢。”公主伸手拭了拭额头汗珠,说道:“这可是我自己想出的主意,就是要亲手做了,送给母后和皇帝哥哥尝尝,方能显出我的一片虔诚孝心。”

      李妃听了这话,赶紧凑趣着称赞了几句,一步一步地教会公主做这道菜。公主初次下厨,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却依旧坚持从头至尾都自己亲自动手。在李妃的指点下,历时一个时辰,终于将这道荷叶粉蒸肉做好。自己先尝了一块,虽然味道不如从前吃过的那般鲜美,倒也清香扑鼻、有了七、八分口味,心中甚喜。

      公主令人取来一大三小四个玛瑙碟子,在两个小碟子里盛上几块粉蒸肉,命宫女楚楚、依依各送一碟去宁寿宫和乾清宫,又在另一个小碟子里放了两块,递给李妃道:“乾儿今日进学去了罢?这是给他的,可不许嫌弃我的手艺。”

      李妃见公主亲手准备的菜肴,只送给太后、皇上和乾儿三人,连皇后也不送,且不论送的是甚么,总归是一番心意,这份脸面着实不小,令自己脸上也倍觉光彩,连忙道谢接过。

      公主瞧着碟子里余下的一半菜肴,抿嘴笑了一会,才道:“好了,我要换衣衫去了,就不留你了。”李妃忙告辞道:“时辰不早了,乾儿该下学了,我也该回去了。”

      李妃回到庆恩宫,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世乾笑嘻嘻地下学回来,一面命宫女替他换过衣衫,一面问道:“今日学了些甚么?郦太傅待你好不好?”世乾用力点头,道:“太傅给乾儿说了个故事。”李妃问道:“甚么故事?乾儿说给母妃听听,好不好?”

      世乾初次进学,心中十分兴奋,说道:“太傅说,汉代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灯油,晚上无法读书。他家的隔壁邻居很有钱,每天晚上点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去向邻居请求借地读书,却被邻居无礼地拒绝了。他没有办法,只好偷偷地在家里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里透出来。他就是借着这样微弱的烛光,发奋读书,有了大学问,最后当上了汉朝的丞相。”他小小年纪,口齿伶俐,记性又好,将今日所听的故事复述出来,倒也象模象样。

      李妃听是“凿壁偷光”的典故,不以为意,道:“太傅说这个故事,自然是要鼓励乾儿,象那匡衡一样发奋努力,好好读书。”世乾先点点头,又摇头道:“太傅是这么说了,却还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匡衡不在白天读书?第二,为什么邻居家有钱点蜡烛,而匡衡家却连灯油都买不起?还问我有没有甚么问题。”

      李妃一怔,心道这位郦大人教导学生的方式,可当真与众不同得很。对那两个问题既不感兴趣,便也不细问答案,只问:“乾儿提了甚么问题呢?”世乾道:“我问太傅说,我们庆恩宫一个晚上就要点好几十支蜡烛,那庆恩宫的旁边,是不是也有人凿壁偷光读书呢?又问,匡衡最后当上了汉朝的丞相,寿王爷爷是我们大元朝的丞相,那他小时候是不是也凿过壁、偷过光?”

      殿内伺候的宫女们都掩口而笑,李妃“噗哧”一声笑出声来,心中一动,暗忖:“听说数日前户部员外郎柳复曾上表章,请求皇上削减宫中用度。郦君玉与柳复颇有交情,此举莫非有帮他之意?我若能在宫中替他周旋一二,倒也算卖了郦君玉一个人情。”

      吩咐宫女摆上午膳,自己亲手将安平公主送的粉蒸肉端来,向世乾道:“这是你公主姑姑今日亲自下厨做的荷叶粉蒸肉。除了乾儿之外,只送给了太后娘娘和你父皇两个人,这可是了不起的面子。待会用过膳后,乾儿该去潇霞宫给公主道个谢才是。”世乾瞧了那玛瑙碟子一眼,忽道:“才不是呢,公主姑姑还送给了郦太傅。”

      李妃一惊,挥手摒退下所有服侍的宫女,只留贴身宫女霓霞一人,拉了世乾的小手,问道:“你怎么知道公主姑姑还送给了郦太傅?”世乾得意地道:“我下学时瞧见的。公主姑姑宫里的素素,提了个食盒过来,说公主念太傅教学辛苦,赏下些吃食,可没说是姑姑亲手做的。打开来,其中有一样也是这么个的玛瑙碟子,可比这个大多了。”

      李妃听了世乾的一番话语,心念电转,结合起近来种种所见所闻,蓦地一下明白过来:“是了。半个月前太后娘娘过万寿节,皇上大宴群臣,席中郦大人曾依稀提过一句,说是幼时最爱吃一味荷叶粉蒸肉。公主今日亲自下厨做这道菜肴,只怕不是出自一片孝心,明里打着太后、皇上的幌子,暗地里为的却是郦大人。照这么说……公主对那郦君玉可有心得紧……这也难怪,如此一个才貌双全的俊美少年,正是天下间闺阁女儿心目中的如意郎君……但……他毕竟已经娶了妻、生了子,公主的痴念,怕是难以实现。”又想:“公主的这份心思,太后、皇上此刻应还不知。我该借此机会与公主拉近交情呢,还是该设法在皇上面前稍露口风?要怎么做才对我和乾儿最好呢?”心下暗自盘算,口中叮嘱道:“此事乾儿千万别和其他人说,知道吗?”世乾似懂非懂地答应了。

      ※※※※※※※※※※※※※※※※※※※※※※※※※※※※※※※※※※※※※※※※※

      却说孟丽君从宫中出来,径直坐轿来到兵部衙门,落轿进去,来到议事厅。这日正是兵部每四日一次的议事堂会之期,孟丽君眼见众人都到齐了,只等自己,欠身道:“下官来迟了,有劳列位大人久候。”众人见她进来,都站起身,待她在正位上坐下,方都坐了。

      兵部侍郎朱绍麟道:“还有半刻钟才未时正点,是我们到得早了。明堂你刚从宫里出来罢?可用了午饭没有?若是没有,就叫人去胡同口酒馆里点几个小菜,我们大伙儿等上一会也不妨事,到底你的身子要紧。”众人一齐称是。

      孟丽君心头一暖,却道:“无妨,方才我在轿里已吃过了些东西。人既都到齐,咱们这便开始议事罢。”问道:“子静,今日可有前方军情传到?”那人姓范名宁,字子静,乃是去年补遗武进士出身。此人中了补遗武试策论科的头名,却偏偏自小身子孱弱、不能习武,孟丽君爱惜他的兵法韬略之能,破格录为武进士,请旨不令他随军出征,却招入兵部来做了个主事。此人倒也争气,半年工夫就升作了六品员外郎,主管前方战报往来,闻言答道:“正要禀告大人,这是今日午时接到的战报。”说着双手呈上。

      孟丽君接过打开一看,不过是照例禀奏前方事宜,战事上并无进展,随手递给右侧朱绍麟,示意他传示众人观读。众人读过战报,孟丽君开口问道:“我军与叛军相持不下,虽将其主力困于武定城,却难以攻克。诸位于此有何高见?”

      众人议论纷纷,一人道:“半个月前传来的战报,就说已经包围了武定城,怎么到如今还是围而不破?照这样下去,还不知要到哪一日方能攻破昆明、剿灭叛军呢。兵部当传令下去,命平南大元帅加紧攻势,务求早日拿下武定、扫清前往昆明的道路。”

      范宁驳道:“武定是昆明北面最后一座坚城,由叛贼李长宁亲自镇守。叛军后无退路,为保昆明,必作困兽之斗,其势不容小觑。战报上也说,我军业已强攻数次,伤亡惨重,平南大元帅迫不得已,只好围城。若为攻陷武定而令我军元气大伤,失去再战之力,而不得不退兵,实在得不偿失。眼下我军反正已占尽优势,不如围城打援、以逸待劳,徐徐图之,终能以较小的伤亡攻克武定。”

      朱绍麟微一颔首,说道:“子静之见不错,前方一众将士乃是我大元朝廷的精兵良将,不可作无谓牺牲。然而所谓‘徐徐图之’,却也不能一味推延。如今国库吃紧,开战这一年来,曲尚书东挪西凑地替咱们攒军费,前几日户部还有人上奏万岁,请求削减宫中用度,以充军费。这一仗若再打上三、五个月,就算赢了,朝廷也只怕吃不消,还应速战速决才是。”

      听了这话,几人微微点头。有人便提议道:“倘若舍了武定,直取昆明,如何?”有人立时驳道:“不可。如此必然腹背受敌,导致两线作战。倘若兵分两路,一路虚张声势、佯攻武定,另一路奇袭昆明,或许还有几分机会。”又有人驳道:“不妥。武定与昆明相距太近,不论飞鸽传信或是烟火示警皆可互通讯息,如何奇袭?只怕反会教敌人逐个击破。”

      孟丽君倾听众人议论,见除自己之外,京师提督高硕亦一言不发。此人手握京畿兵力,为人寡言少语,在朝中独善其身,从不参与派系之争,资历却是极深,自先帝在位时便任京师提督,至今二十年,罕有过失,甚得皇帝信任。更有一则传言,令孟丽君对他心生好感:京中流传近四十年来,曾先后出过三对极品夫妻,分别是四十年前的梁太师夫妇、如今的郦司马伉俪,以及二十年前的高提督夫妇,皆是一夫一妻,举案齐眉、恩爱无比。孟丽君有心邀他发表见解,遂点将道:“高大人,不知尊意如何?”高硕眉头一皱,站起身道:“不敢。下官只知京畿事务,不敢胡言。”

      孟丽君见他如此,也不勉强,向众人道:“各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依下官看来,目前有两件事乃当务之急:第一,大伙儿一齐联名上表,恳求皇上准许削减用度,不仅是宫中,便是我们这些大臣家中,以及各个职司衙门,都要一并削减。此事咱们只需倡议、并且以身作则即可。等皇上准奏,到时自有户部的人去办理。第二,传书平南大元帅,告知朝中军费吃紧之事,也不必催促他们速战速决。前方众将中不乏聪明才智之士,自能明白咱们的用意。至于具体如何作战,咱们毕竟远在千里之外,军情瞬息万变,不妨着令平南大元帅审时度势、自行定夺。以下官对目前战况的估计,两个月内,我军定能拿下昆明。”

      众人听她话语如此肯定,都是一惊,待要怀疑,又素知她的能耐本领,不由惊疑交杂。孟丽君瞧见众人脸色,微微一笑,却不再多言,转向朱绍麟道:“朱兄,表章之事就劳你驾写了,本官第一个签名,其余大伙儿愿签便签,不愿签也就罢了。”众人齐道:“下官愿附大人尾翼。”就连高硕也随声附和。

      孟丽君点点头,又向范宁道:“子静,我方才所说的第二件事,就交由你去办,越快越好。”范宁应道:“是。”孟丽君四下一顾,道:“好了。若是没旁的事,这就都散了罢。”

  • 作者有话要说:  “我爱丽君”的砖拍得很对(泼水那节zazsy替我解释过了,这里就不赘言了),那天写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有些牵强,现在这么改过之后,是不是觉得好点了?之所以要写公主和丽君的这段“感情”,倒不是为了突出丽君的聪明机智。主要目的是,因为公主与皇帝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在对待感情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写公主对丽君倾心爱恋,是为后文皇帝专情留伏笔。
    谢谢meow大人的两块砖头,砸得非常准,正是本文的弱点所在。其实关于丽君形象过于完美这一点,我倒是早有意识,看了大人的评论,越发觉得如此。但我一直都在犹豫,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我的心目中,丽君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比的形象。至于你说的第二点,照我目前列的内容提纲来说,后文中会有相应的情节。再次谢谢大人的评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