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节 安城人(1) ...


  •   月儿弯弯照九州岛,几家欢乐几家愁.金榜题名,对贫穷人家来说,有喜也有愁,愁是占主要的,城西平区的华林生柴山生两家,正处于这种境地.
      华林生是一条硬汉,拉大板车为生,他家处西平区的中心一带.城西平区是安城最集中的贫民区,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没有固定职业,处社会最底层,为温饱挣扎.安城是贫困市,贫富差距却特大,城东琴江河畔的水东区,汇集着百栋别墅,号曰新村,那是有钱人的天堂.贫穷与富裕,一东一西,对比鲜明.
      在区里,华林生的家境算是较好的,一家七口人,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活泼的儿子,以及他的岳父母.苍天保佑他一家无灾无病.两位老人身体健康,骨胳硬朗,他们早出晚归满城区捡破烂;华林生夫妇年轻,有永远使不完的气力.但是,生活的重担,伴着年轮的滚逝,他们的脸上,深刻着岁月的苍桑.
      勉强过得去的平静生活因大女儿玲玲考入一中而打破.这是一件大好事欢喜之余,昂贵的学费怎么办
      每逢开学,华林生就格外忙得焦头烂额,跑东家颠西家,挪一点凑一点,同着平时积蓄的血汗钱,就成了孩子们的学费.学费一年比一年贵,钱一年比一年难借.这回就是个大问题,能借的地方以前都借过,有的甚至借过三四次了;又家中只有一点点积蓄,简直是杯水车薪.华林生夫妇真是一筹莫展.
      大略统计,九月一号需拿出三千块钱.琴琴读五年级,要交三百多块;东东升初二,学费六百多;玲玲考上高中,要交两千多.学校的态度都是多还少补,可是年年弄到最后都只见补进去.三千块钱,对于华家而言,与天文数字离不了多远.政府鼓吹市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两千块,华林生弄不懂官员是如何加算来的,他整个家的年收入还不到五千块,这还是不惜血汗气力才挣来的.
      以祖先的英明,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华家的境况一定能日复一日好起来,发财不想,起码不必为学费着急操心.以潮流,两个女儿可以下广东或褔建打工,那样,祖孙三代挣东东一个人的学费,虽是华林生这般穷苦人家,也应该是不怎费力,较轻松的了.但是华氏夫妇不会这么做;而且孩子们的外公外婆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孩子们真是太令人心疼啊.
      玲玲十八岁,东东十六岁,琴琴十四岁,姐弟三人,非常懂事,晓得血汗钱的来之不易,体谅亲人的艰辛,读书都格外努力.自进学始,三人都没有留过级,在重学补习成风的安城,可谓难能可贵.所谓女大十八变,有时玲玲做出的一些举动和说出的一些话也让他们担心不已.
      姐妹俩是两朵含苞欲放的白莲,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光彩照人.看着女儿,华林生常想起年青时的妻子,女儿简直是妻子的复制品!如果要形容描述,就只得请出宋玉,可他也无能为力了,连连赞叹:恰到好处,恰到好处.看惯了漫街张挂的明星图,华林生总是觉得美中不足,缺少点什么,后来才悟出:美的主旨在自然.妻子是农夫的独生女儿;三十多年前,华林生作为“□□”的儿子被押送到山村进行劳动改造,但他没有受到任何非难,纯朴的村民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清山绿水把他养育大.他和人们结下深厚感情.最使他感动的是岳父母深明事理,没有阻止他和他们女儿的婚恋.后来,他带着妻子和岳父母回到安城;他显然已陌生了城市的生活.而这时候他才获悉自已父母早已去世,真是世事茫茫,面目全非.但人们说,华林生下乡是福,不但免予死劫,还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生活的艰辛,如今妻子苍老了,林生内疚非常,他责骂自己无能,没有本事让日子变好,保住妻子的容颜.妻子的悲剧不能在女儿身上重演,华林生时常这样想,他要用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为孩子们换取幸福.供她们读书上大学是唯一的最好的途径,她们有了知识,有了本领,才能找个好工作,才能嫁个好人家.
      烈日下,风雨里,一年到头,华林生拉着大板车满城跑,拼命揽活计.收入不固定,有时三四天做不成一宗生意;人力低贱,即使有马不停蹄的一天,也仅仅能赚取三二十块钱.华林生千方百计寻找一些别的活干.俗语云:青蛙冇路,一跳一步.谁说得定呢,不经意中,也许能干上三五天稳定活计呢.暑期里,在朋友老郑的帮助下,华林生得以给一批发商搬运水泥,从仓库驮到卡车上,每天现交现的三十五块钱.这件工作,虽然只干了二十天,但对华林生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